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检测 .pdf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检测 .pdf

ID:57368105

大小:875.82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8-12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检测 .pdf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检测 .pdf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检测 .pdf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检测 .pdf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检测 .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章末检测 .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章末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第小题3分,共60分)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时间(区时)2009年2月2日9时25分,我国在南极最高点附近建立的昆仑站(80°25′01″S,77°06′58″E)正式开站。据此完成1~3题。1.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北京时间为2009年2月2日()A.5时25分B.6时25分C.12时25分D.13时25分2.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A.820千米B.1020千米C.1220千米D.1420千米3.与中山站相比,昆仑站所在的地点()A.年降

2、雪量较大B.气压较高C.年太阳辐射较强D.年均风力较小解析:第1题,南极中山站位于东五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区时比东五区快3小时,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第2题,南极中山站与昆仑站经度相差很小。纬度相差约11度。同一经线上,每个纬度差的水平距离约111km。因此选项C为正确答案。第3题,昆仑站与中山站相比,纬度更高,更靠近高气压中心,接近下沉气流区,风速较小,且深居内陆,降水少。昆仑站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较中山站低,因此选项D为正确答案。答案:1.C2.C3.D(2011年广东茂名)读下图,回答4~5题。4.甲、乙、丙、丁

3、四地最可能形成瀑布的是()A.甲B.乙C.丙D.丁5.下列两地间能够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是()A.从乙引水到丙B.从丁引水到乙C.从戊引水到甲D.从丁引水到戊解析:第4题,瀑布形成在河谷地区,有陡崖的地点,只有乙地符合。考查等高线的判断,基本地形要能正确认识。第5题,开凿渠道自流引水的条件是由高处到低处,甲处海拔800米以上,乙处600米以上,丙处1100米,丁处300米,戊处300~200米之间。只有丁处高于戊处,可行。考查常识性问题,从图中可判断。答案:4.B5.D(2011年浙江文综)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

4、测溪谷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6~7题。IPF6.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解析:通过观测可知的有溪谷的坡度、溪流的水深和流速、堆积物粒径大小等。而溪谷的蒸发量及台风降雨量在台风过后的实习中无法得知。答案:D7.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A.甲、乙B.甲、丙C.乙、丁D.乙、戊解析:由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丙两地位于溪谷(山谷),乙、丁、戊三地位于山脊。答案:B(2011年江

5、苏单科)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8~9题。8.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B.②地坡度最陡C.③地分布有茶园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为北半球亚热带低山、丘陵,有可能会有茶园分布,故C项正确。①地附近河流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④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④地为瀑布上游,不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故A、B、D三项错误。答案:C9.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A.450米B.500米C.550米D.600米解析:根

6、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定该考察路线最低点为右下角居民点(100~200米),最高点为④处附近(500~600米),计算可知高差为300~500米。故A项正确。答案:A右图中,M、N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45°N纬线圈的交点,OE⊥MN并交于P点,据此完成10~12题。10.此时北京时间为()A.1时B.2时C.13时D.14时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正午12时的经线为105°E,所以北京时间为13时。答案:C11.当OP最长时,该日是()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解析:OP最长即北半球白昼最长,只

7、有6月22日时才是。答案:B12.当OP最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日在北京看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B.非洲大陆上的动物向南迁徙C.阿尔卑斯山南坡的雪线达一年中最高值D.南极点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5°解析:OP最短即全球昼夜平分,由此可得答案。答案:A地球上,晨线和昏线有两个分界点,位于北半球的分界点设为M,位于南半球的分界点设为N,下图中的折线表示M一年内的纬度变化。读图回答13~14题。13.一年内M最大纬度与最小纬度的差值约为()A.47°B.23.5°C.94°D.66.5°解析: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点即晨线和

8、昏线相接点。一年中晨昏线与纬线相切,最低纬度为极圈(66.5°),最高纬度为极点(90°),其差值约为23.5°,故选B。答案:B14.M为正午、N为子夜的时间段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解析:M为晨昏线与北半球某纬线的切点,若为正午,则太阳直射南半球,该地刚好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