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doc

《等差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doc

ID:57396331

大小:1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8-15

《等差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doc_第1页
《等差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等差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等差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所选用的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教材。《等差数列前N项和》出自该教材第二章概率。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简单应用.它与前面学过的等差数列的定义

2、、通项公式、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为后面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数列求和等内容做好准备。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教材的重点。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数列等有关基础知识,并且在初中已了解特殊的数列求和,同时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基本形成,抽象辩证,逻辑推论能力开始产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解决问题。3.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等差数列n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难点确定为:(1)公式推导的思路。(2)

3、灵活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二、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只是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实试验理解基本事件的概念和特点;2.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抽离出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推导出概

4、率的计算公式。经历公式的推到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3.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三、教学方法分析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和“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构建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教学策略上我采用:以问题驱动,层层铺垫,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启发学生获得公式的推导思路,并采用变式题组的形加强公式的掌握

5、运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探究式教学。四、教学过程分析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1)创设问题情景设计意图:以问题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利用名人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2)利用问题,引入课题设计意图:知识的获得主要在于学生的主动权,通过对前面问题的思

6、考来引入课题,使学生主动的想要了解问题中所包含的知识,顺理成章的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3)探究新知设计意图:学生有了前面知识的准备,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推出本课重要的公式,这样让学生自主的探索,是课堂教学最要的环节,也体现了新课改中将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思想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探讨,分组交流,总结规律出所要学的知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下一个环节。(4)强化训练,巩固双基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

7、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消化知识。(5)小结归纳,拓展深化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只是、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6)布置作业,提高升华以作业的巩固性和

8、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