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doc

《等差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doc

ID:58675221

大小:9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0-15

《等差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doc_第1页
《等差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doc_第2页
《等差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doc_第3页
《等差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等差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下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来进行说课。恳请在座的专家评委批评指正。首先,我来说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选自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的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本节课的内容与前面学过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性质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又为今后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数列求和等内容做好知识准备,在整个章节中起着

2、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是以后继续高等数学学习的基础知识,所以本节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教学大纲、新课标标准,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90%学生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以及公式的推导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公式的探索、发现,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逻辑推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信心。三、教学重﹑难点接下来我来说

3、说教学的重难点。1、由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在高中数学教学和高考中占有了重要地位,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设置为: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2、由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是数列中学习的第一个求和公式,采用了倒序相加法,由于学生缺乏处理经验,具有一定的难度,其次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公式的逆用也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难点设置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四、教学方法分析(一)教法分析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为主,“讲练结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二)学法分析

4、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老师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所以我设置如下学法:“探究性学习法”和“主动学习法”。五、教学过程接下来,我来说说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上设置了五个主要环节。(一)复习回顾根据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念: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所以在上课之前,我会给同学复习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这样有利于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做好知识准备。(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情景:高斯上小学时,有一次他们的顽皮

5、惹恼了他们的数学老师,数学老师决定惩罚下他们出了一道题:计算从1到100的自然数之和。并且说,要做完了这道题才能回家吃饭,老师认为,这些孩子算这道题目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他一写完题目,就坐到一边看书去了,谁知他刚坐下,马上就有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做完了.”老师大吃一惊,原来是班上年纪最小的高斯。通过提问:高斯是如何计算的?高斯的算法妙在那?能不能运用它解决我们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问题?以问题驱动的形式引入新课。设计意图: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高斯的故事中寻找求和思路,为下一步学习营造轻

6、松愉快的氛围,同时能让学生明白高斯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从简单的事物当中发现和寻找出规律的生活习惯是分不开的。(三)归纳探索,得出公式运用高斯的求和的首项加末项的思想,构建一个倒叙的,自然的引出倒叙相加法,让学生经历公式一推导过程,发现数学中的对称美,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印象,培养学生思维活跃性和观察分析能力。 公式一(四)例题讲解,深化公式设计意图:接下来将所学知识需与实际相结合,设计例1尝试对公式简单运用,让学生及时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对公式印象。并将详细解题过程板书在黑

7、板上,起一个示范作用。同时让他们根据题意,合理的选用有用的已知条件,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例1:某运动员七天的运动训练量(单位:km)是:7.588.599.51010.5求:这位运动员七天的运动训练总量为多少.思考题:一般情况下,等差数列已知和,若例1中已知的是运动员第一天的运动训练量为千米,此后每天增加千米,要求,应怎样计算?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思考题引导学生推导公式二,体现公式二因需要出现.比较两公式可知,公式一中是已知,,求,公式二中是已知,,求,所以在平时做题时,需根

8、据已知适当的选用公式。(n—1)   公式二(五)巩固练习为了让学生及时巩固、强化新知识,我设置了如下练习题:51010-2502550-38-10-36012627练习既有对两个公式的正用,也有逆用。通过训练,合理达到知识的迁移,同时练习以表格的形式出现,形象的展现出知三求二的思想。(六)总结提炼临近尾声,我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将知识用表格的形式展现。一种记法一种方法倒序相加法公式一公式二(n—1) 设计意图: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自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