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的运动规律——地表形态的变化MicrosoftWord文档.doc

地壳的运动规律——地表形态的变化MicrosoftWord文档.doc

ID:57404333

大小:4.43 M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8-16

地壳的运动规律——地表形态的变化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1页
地壳的运动规律——地表形态的变化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2页
地壳的运动规律——地表形态的变化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3页
地壳的运动规律——地表形态的变化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4页
地壳的运动规律——地表形态的变化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壳的运动规律——地表形态的变化MicrosoftWord文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壳的运动规律——地表形态的变化Microsoft-Word-----文档————————————————————————————————作者:————————————————————————————————日期:专题三: 地壳的运动规律高频考点考题统计(课标卷)命题感悟岩石圈物质循环,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14全国卷,6题,4分1.命题规律:全国卷近五年对本讲内容侧重考查地壳运动规律,以及用地质作用原理揭示自然现象成因,分值8分左右,选择题、综合题并重。2.命题趋势:以区域图文材料,重点考查流水、风力、人

2、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相应的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2016全国Ⅱ卷,7~9题,12分2015课标Ⅰ,10~11题,8分2014课标Ⅰ,36(1)题,6分2013课标Ⅱ,36题,22分[高考研析]:【体系构建】:【方法技巧】:考点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质构造类型及实践意义。1.地壳运动类型与地貌:2.板块构造运动及其形成的地貌:断裂带板块边界类型所经过的著名山脉、海沟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千岛群岛、千岛海沟;日本群岛、日本海沟;菲律宾群

3、岛;马里亚纳海沟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地中海、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喜马拉雅山脉非洲断裂带非洲板块内部——生长边界东非大裂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红海、死海大西洋断裂带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生长边界冰岛、大西洋、大西洋海岭3.三种地质构造类型及实践意义:【例题1】(2015·浙江)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

4、年代由老到新。完成⑴~⑵题。⑴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⑵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 砂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英岩D.安山岩 玄武岩【例题2】:右图为“某地岩层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⑶~⑷题。⑶.该地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是:A.背斜,山脊B.向斜,山脊C.背斜,山谷D.向斜,山谷⑷.形成该地地表形态的

5、主要地质作用是:A.地壳运动B.火山地震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例题3】:右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⑸~⑹题。⑸.下列四图中与右图中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B⑹.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A考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貌。1.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与固结成岩。⑴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⑵主要的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2.外力作用的区域差异:——主导外力作用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区域特点主导外力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作用湿润、半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

6、流大流水作用高山地区气温低、冰川发育冰川作用沿海地区海水运动海浪作用【例题1】:(2016•江苏卷)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列四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⑴~⑵题。⑴.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A.①B.②C.③D.④⑵.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例题2】:如右图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读图,完成⑶~⑸题。⑶.右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

7、流量最小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⑷.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⑸.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例题3】: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地质剖面图,①②为同一条河流,且两处河段较为平直,在②段的河床中存在煤块堆积体。读图回答⑹~⑺题。⑹.从图中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处处于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B.B处处于背斜顶部,岩石破碎

8、易被侵蚀C.A、B两处由于岩层断裂上升形成断块山D.年龄最轻的岩层属于砾岩⑺.关于图中河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①河段河流自南向北流,侵蚀作用明显B.①河段河流自南向北流,堆积作用明显C.②河段河流自南向北流,堆积体与地转偏向力有关D.②河段河流自北向南流,堆积体出现在河流的凸岸【例题4】:右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⑻~⑼题。⑻.图中四地中,流水侵蚀作用最微弱的是:A.①地B.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