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各章重点.pdf

教育学-各章重点.pdf

ID:57409330

大小:1.74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8-19

教育学-各章重点.pdf_第1页
教育学-各章重点.pdf_第2页
教育学-各章重点.pdf_第3页
教育学-各章重点.pdf_第4页
教育学-各章重点.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各章重点.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界教育思想遗产的著作是《学记》。《教育学》各章重点•墨家认为,在获得知识的理解上,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重点提示: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1)教育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2)在教育学的产生和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发展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和主要观点。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3)教育和教育学在历史各阶段发展的特点。(4

2、)观察法、•苏格拉底问答法的问答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和个案研究法在教育学研•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意志和情感三部分构成。究中的运用。(5)应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亚里斯多德的教育主张主要反映在《政治学》中,主张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考纲链接:•主张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教育,让儿童顺•狭义教育其自然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这一观点的著作是《爱弥尔》。•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3、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并且得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结论的教育家是洛克。•在世界范围内,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下半•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期。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善。”这一思想的是康德。度化教育的过程。•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影响的捷克教育家。年轻时期他就具有强•美国教育家伊里奇

4、在《非学校化社会》中主张取消学校制度,走向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自然性。学习化社会。•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非制度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代表人•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物是赫尔巴特。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我国近代学制创建于清末。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国家用法

5、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校教育,称为义务教育。•在西方教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杜威。•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并成为我国教育史、文•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是私学。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的•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教育思想家是杜威。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在古代教育中,“以僧为师

6、,以吏为师”的是古代埃及(不是古印度、故中国、古希腊)。•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1.教育的本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军事体操教育。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社会实践活动。•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孔子。•汉代武帝以后,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2.广义的教育: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董

7、仲舒。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可编辑修改-。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10.古代教育学思想: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1)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①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文明史上的一次重

8、大事件。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③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的准备。(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条件。(3)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条件。①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问答法”分三步:4.古代学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