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教学探讨.doc

啦啦操教学探讨.doc

ID:57415411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16

啦啦操教学探讨.doc_第1页
啦啦操教学探讨.doc_第2页
啦啦操教学探讨.doc_第3页
啦啦操教学探讨.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啦啦操教学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啦啦操教学探讨摘要:啦啦操是体育运动中的一个新兴项目,适合校园里青春活力的学生。探讨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动作技能。关键词:啦啦操体育教学育体啦啦操教学探讨摘要:啦啦操是体育运动中的一个新兴项目,适合校园里青春活力的学生。探讨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动作技能。关键词:啦啦操体育教学育体育心一、啦啦操的定义和作用啦啦操原名cheerleading,其中的cheer,有振奋精神、提振士气的意思。啦啦操来源于早期部落社会的仪式。为激励外出打仗或打猎的战士们,他们通常会举行一种仪式,仪式中族人以欢呼、手舞足

2、蹈的表演来鼓励战士,希望战士们能凯旋。在众多的新兴体育运动中,啦啦操运动因其独特的技术风格和热情奔放的表演,受到战士们世界许多国家人们的青睐。啦啦操在校园里同样受到同学们的喜爱,主要因为啦啦操是由多种形式组成的综合艺术形式,其主体部分是由各种不同的运动类型构成身体运动,包含舞蹈、体操、跳跃、技巧等动作类型,以多人参加的形式来展示这个项目,这是一个集体项目。啦啦操具备了综合锻炼的价值和功能,广泛地影响人们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啦啦操教学,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进行啦啦操活动的积极性,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提高身体素质,进而传播体育精神,融入体育精神的世界里,最

3、终达到育体、育心的目的。二、啦啦操的分类和技术特点1.技巧啦啦操以翻腾、托举、抛接、金字塔组合舞蹈动作、过渡连接及口号等形式为基本内容的团队竞赛项目。技巧啦啦操的配合动作一般由三类队员组成,即底层队员(专业术语统称为“底座”,一般为两人)、上层队员(专业术语统称“尖子”)和后面的保护队员(专业术语统称为“后点”)。2.舞蹈啦啦操以舞蹈为主,通过展示各种舞蹈技巧和元素并可结合道具为基本内容的团队竞赛项目。当今世界流行的舞蹈拉拉队以爵士、花球和街舞的风格为主。3.技术特点啦啦操包括32个手位,6种手型(并拢式,分开式,芭蕾手式,拳式,立掌式,西班牙手式),可运用多样化道具(旗

4、子,喇叭等),口号是拉拉操运动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拉拉队鼓舞士气的有力助手。三、啦啦操教学分类与方法啦啦操教学方法主要分为基础性教学和创造性教学。1.基础性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认识,从基本技术、心理训练、科学锻炼原理、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等方面进行理论和技术的教学,为学生下一步创编操进行铺垫,引导学生对突出自身个性特点的自编操做准备。学生进行该项目的基本技术教学,主要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分组反复强化练习,教师纠错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可采用游戏(接力赛:把基本动作分为几组动作,分别让几组同学以接力的方式进行练习,同时配上音乐,比赛哪组做得准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基础性

5、教学非常重要,也是这个项目的入门练习,它的特点是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准确的动作方位,并正确地发力,所以显得枯燥,这要求增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收到预期的效果。2.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的实施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技术,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创编套路、组合,并在课堂领操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提高综合能力。在基础性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记写能力、应用能力。比如在后半学期,可安排每组同学根据基础动作、运动规律,编排一套简单的啦啦操,配上适合的音乐,并把动作用文字和图解记录下来,作为实践课的教案交给老师,这可作为一项实践考核项目。现在啦啦操推广委员会推

6、行了啦啦操达级制度,为大部分同学在啦啦操上有更大发展提供了平台。他们可以自由组合,将学到的规定套路进行编排,通过达级比赛,达到一定的等级。这样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发挥了创造力。创造力教学为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形成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学生不是复制性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而是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利于全面素质的提高。四、结语通过啦啦操运动,学生将在和谐、平等、竞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师应该勇于面对挑战,充分发挥潜力,为把

7、啦啦操教学推向一个新纪元而贡献力量。参考文献:[1]李惠娟.对我国拉拉队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5,(5).[2]王雁北,仝敬平.2005年河南省打学生动感拉拉队比赛情况分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