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解剖学课件.ppt

断层解剖学课件.ppt

ID:57418884

大小:2.84 MB

页数:48页

时间:2020-08-18

断层解剖学课件.ppt_第1页
断层解剖学课件.ppt_第2页
断层解剖学课件.ppt_第3页
断层解剖学课件.ppt_第4页
断层解剖学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断层解剖学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南大学断层解剖学sectionalanatomy绪论一.定义和特点:用断层方法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在机体结构于原位的状态下,准确地显示其断面形态变化及位置关系;经连续断层或借助计算机进行结构的三维重建和定量分析;属于边缘学科。系解、局解→断面解剖学→ 影像解剖学→影像诊断学。二.常用的研究方法1.冰冻切片技术(cryotomy)选材、固定、X线标记、画线、冰冻、切锯;2.生物塑化技术(plastination)固定、脱水、真空浸渍、硬化处理;3.电子计算机图像三维重建(computeraided3-dimensionreconstruc

2、tion)4.激光共聚焦技术 5.超声成像 6.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7.磁共振成像 8.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9.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三.发展前景1.影像断层解剖学研究2.显微断层解剖学研究3.实验断层解剖学研究4.发育断层解剖学研究四.常用术语1.断层或断面(section):根据研究目的,沿某一方向所作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切片或扫描,即断层标本或断层图像;断面是指断层标本的表面。2.横断面:水平面一般观测其下表面。3.矢状面:一般观测其左表面,超声观测其右表面。4.冠状面:额状面一般观测其前表面。5. 回声:无回声:黑影-血液、胆汁、尿、羊水、腹水

3、、巨块型癌、肾实质和脾;低回声-灰影;强回声:较强回声:灰白影,癌、肌瘤及血管瘤;强回声:白影:骨质、结石、钙化;极强回声:强光带-含气的肺、胃肠。6.CT值: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平说明其密度高低的程度。吸收系数转换成CT值,Hu,是相对值,水为0Hu,骨密质为+1000Hu,空气为-1000Hu。7.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8.窗位和窗宽选择性脑断面解剖一.  头部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 1. 上眶耳线(supraobitometalline,SML):眶上缘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经该线平面约与颅底平面一致,有利于显示颅后窝结构及减少颅骨伪影。2.  Reid

4、基线(Reid’sbaseline,RBL):下眶耳线,为眶下缘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头部横断层标本的制作多以此线为准。3. 眦耳线(canthomeatalline, CML)或称眶耳线(orbitomeatalline,OML):外眦与外耳道中点的连线。颅脑横断层扫描多以此为基线。 实际工作中,依检查目的的不同使扫描平面与CML向上或向下成0~20º角。4. 连合间线(intercommissuralline):为前连合后缘中点至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又称AC-PC线。  脑立体定位断层解剖研究多以此为基线。二.脑的沟回在断面上的识别 1.中央沟:端脑上

5、部横断面上最深的一条脑沟,依以下五点可准确辨认。 (1)大部分(87%)中央沟为一不被中断的沟; (2)中央沟较深,均自脑断面外缘约中份处向后延伸,并可有一条(中央后沟)或两条(中央前、后沟)与之伴行;(3)一般中央前回厚于中央后回; (4)先通过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扣带沟缘支辨认出中央旁小叶,再进一步辨认中央沟; (5)大脑白质的髓型有助于辨认中央沟。2.顶枕沟:端脑中部横断面上,胼胝体后钳后方最深的脑沟,从大脑半球内侧面斜向外。沟内有沟,沟内有回。分隔顶叶(楔前叶)和枕叶(楔叶)。 3.外侧沟:分垂直部和水平部,端脑中部横断面上岛叶与颞叶之间,颞叶与额

6、叶或顶叶之间。1经上矢状窦 1.头皮 2.额骨 3.顶骨 4.上矢状窦 5.额叶2经大脑上静脉 1.上矢状窦  2.额上回 3.额中回 4.中央前回 5.中央后回 6.大脑上静脉 7.上矢状窦 8.中央沟 9.额上沟 10.大脑镰3经额叶和顶叶 1.额上回 2.额中回 3.中央前回 4.中央后回 5.顶上小叶 6.中央后沟 7.中央旁沟 8.中央沟 9.额上沟4经扣带沟稍上方平面 1.额上回 2.额中回 3.额下回 4.中央前回 5.中央后回 6.顶上小叶 7.中央旁小叶 8.中央沟 9.中央前沟5经扣带沟 1.额上回 2.额中回 3.额下回 4.中央前回

7、 5.中央后回 6.顶上小叶 7.楔前叶 8.扣带回 9.扣带沟 10.中央沟 11.中央后沟6经胼胝体上份 1.额窦 2.额内侧回3.扣带回 4.侧脑室5.尾状核6.顶下沟 7.顶枕沟8.楔叶9.楔前叶 10.顶下小叶11.角回12.缘上回 13.中央沟14.额下回15.扣带沟 16.额上回7经穹窿连合 1.额窦2.额内侧回3.额中回 4.胼胝体膝5.侧脑室前角6.尾状核7.透明隔8.穹窿连合9.胼胝体压部10.背侧丘脑11.壳12.尾状核13.扣带回14.顶枕沟15.楔叶16.顶下小叶17.角回18.缘上回19.中央后回20.岛叶21.内囊前肢22.中

8、央前回23.屏状核24.外侧窝25.额下回26.扣带沟27.额上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