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论文:放下复杂,回归简约

新课改论文:放下复杂,回归简约

ID:5743185

大小:34.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2-23

新课改论文:放下复杂,回归简约_第1页
新课改论文:放下复杂,回归简约_第2页
新课改论文:放下复杂,回归简约_第3页
新课改论文:放下复杂,回归简约_第4页
新课改论文:放下复杂,回归简约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论文:放下复杂,回归简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改论文:放下复杂,回归简约6新改论:放下复杂,回归简约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新课改论文:放下复杂,回归简约6新改论:放下复杂,回归简约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新课改论文:放下复杂,回归简约6新改论:放下复杂,回归简约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新课改论文:放下复杂,回归简约6新改论:放下复杂,回归简约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新课改论文:放下复杂,回归简约6新改论:放下复杂,回归简约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新课改论文:放下复杂,回归简约6新改论:放下复杂,回归简约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黄世忠改之初,在接受培训时,培训者为了让广大教师重视并践行新程理念,说道:谁都不要把堂教学简单化!其潜台词是

2、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新程理念的实施,是不能简单而为的。随着改的深入推进,有这样一部分教师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力争在每一节中体现新程倡导的所有理念,做到全面兼顾,期盼获得尽善尽美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有意无意地变得复杂化:目标定位复杂化、情境引入复杂化、过程推进复杂化乃至结束呈现都复杂化了,教师显得有些忙乱,学生深感无所适从,堂成了包罗万象的大染缸,原相对简单的堂变得千头万绪,枝繁叶茂却不见树干。这种表面上看似完整、完美的堂,实际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大家都能看出“虚假的浮华”,其主导地位根本无法真正得到确立。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专家呼吁:谁都不要把堂教学复

3、杂化!于是,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当下的堂教学到底是简单了?还是复杂了?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从辩证的角度说,既不能简单化,又不应复杂化,可在实践中,要执行起还是有难度的,或许由于理解的偏差,或许由于跟上潮流的影响,堂教学中存在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一、人为复杂化现象面面观1复杂化的目标设置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系统化、具体化,是教学活动每一阶段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就成了成了教学设计的依据,其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前提,教学目标应当全面、合理,要体现个性差异。不难理

4、解,这是对总体目标而言的,但具体到谋一节,我们有些老师往往把会把教学目标定得太大,过于复杂,与数学教学目的、与程目标混为一谈。  【案例1】有一位教师把三年级上册“认识简单的分数”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技能目标: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认识分子、分母、分数线;会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相应的操作结果,或用适当的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会利用图形或操作比较分子都是1的简单的分数的大小。  (2)数学思考目标:对具体情境中出现的分数能用自己的语言作出解释;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3)解决问题目标:会用简单的分数表达一些简单事物的信

5、息;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解决问题的想法。(4)情感态度目标:主动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能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信心。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规定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领域的目标,这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可期待的、可量化的、可操作的标准。然而,这并不是说实现这样的目标,可以“毕其功于一节”,可以“集诸目标之大成”于一节。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根据教材的编排序列和小学生数学认知活动的特点,做到有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案例中这位教师确定的时教学目标可以说既全面又具体,但细细分析又觉得琐碎繁杂、主次不分、面面俱到

6、,似乎有“人为割裂肢解”之嫌疑。教师果真依此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极有可能导致教学活动的浅尝辄止、无序零乱,效果只会“欲速则不达”。再如,《新标》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确定和安排,对其教学要求进行序列目标化,可有些老师设计的堂教学目标超越了教材规定的阶段性教学要求,增大教学容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案例2】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标里的教学要求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但有些老师却设计这样的堂教学目标:“能灵活计算事情发生的经过时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有甚者让全班学生大量练习类似这样的题目“月1日是星期四,老师去北

7、京出差,6月1日回是星期几?”大多数学生往往摸不着边际。殊不知,这样拔高难度,结果是学生学得吃力,还会产生厌学情绪。达不成教学目标就不是学生的能力问题,二是目标设计本身的问题了。其实,教学目标的设置是有基本层级的要求的,并不复杂。第一层级,主成分以记忆因素为主要标志,培养的是以记忆为主的基本能力,目标测试应当看基本事实、方法的记忆水平,标准是:获得的知识量以及掌握的准确性。第二层级,主成分以理解因素为主要标志,培养的是以理解为主的基本能力,目标测试看能否顺利地解决常规性、通用性问题,包括能否满意地解决综合性问题。这里,解决问题的前提是理解,是对知识的实质性领

8、会以及经过自己的检验因而具有广泛迁移性的领会。标准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