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1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1

ID:5744225

大小:18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23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1_第1页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1_第2页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1_第3页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1_第4页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7.4简单的线性规划(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2.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3.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以及作图的能力,渗透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创新教学重点: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教学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2、内容分析:  “简单的线性规划”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介绍直线方程的一个简单应用,这是《新大纲》对数学知识应用的重视.线性规划是利用数学为工具,来研究一定的人、财、物、时、空等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如何精打细算巧安排,用最少的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它是数学规划中理论较完整、方法较成熟、应用较广泛的一个分支,并能解决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经常管理等许多方面的实际问题.中学所学的线性规划只是规划论中的极小一部分,但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应用性,同时也渗透了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学生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数学建

3、模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新大纲及教材分析,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以及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比较抽象,按高二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难以透彻理解,再加上学生对代数问题等价转化为几何问题以及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一个学习消化的过程,故本节知识内容定为了解层次本大节内容渗透了多种数学思想,是向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的好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观察、作图等能力的好教材本节内容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以及

4、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小节的重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难点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解决难点的关键是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利用图解法求得最优解.为突出重点,本节教学应指导学生紧紧抓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代数问题几何化教材处理:用直线方程的一个简单应用,教科书首先通过一个具体问题,介绍了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再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介绍了线性规划问题及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及其一种基本解法――图解法,并利用几道例题说明线性规划在实际中的应用.根据新大纲和新教材,本小结分为三

5、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讲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第二课时讲解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和图解法;第三课时讲解线性规划在实际问题的应用.考虑到本节内容概念较多且广泛深入实际问题,建议动用一个机动课时,再讲解并巩固线性规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这样对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是十分有益的教法分析:(一)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依据“情意”、“序进”、“活动”、“反馈”等四条让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效学习的教学途径.本节课的采用启发引导、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6、着重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形成(二)教学手段新大纲明确指出:要积极创造条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根据本节知识本身的抽象性以及作图的复杂性,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加教学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条理性、形象性,本节课宜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直观、生动地揭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平面区域以及图形的动态变化情况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通过前几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的集合{()|}是经过点(0,1)和(1,0)的一条直线,那么,以二元一次不等式(即含有两

7、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最高次数都是1的不等式)的解为坐标的点的集合{()|}是什么图形呢?二、讲解新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有的点被直线分成三类:(1)在直线上;(2)在直线的左下方的平面区域内;(3)在直线的右上方的平面区域内.即:对于任意一个点(),把它的坐标代入,可得到一个实数,或等于0,或大于0,或小于0.若x+y-1=0,则点()在直线上.我们猜想:对直线右上方的点(),成立;对直线左下方的点(),<0成立.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不妨,在直线=0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平行于轴的直线y=y0,在此直线上点P右侧的任意

8、一点(),都有>,=,所以,+y>+,>+-1=0,即>0.再过点P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x=x0,在此直线上点P上侧的任意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