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童年的发现》 .docx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童年的发现》 .docx

ID:57484183

大小:22.0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8-24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童年的发现》 .docx_第1页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童年的发现》 .docx_第2页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童年的发现》 .docx_第3页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童年的发现》 .docx_第4页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童年的发现》 .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童年的发现》 .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局部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办。第二局部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分,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小朋友

2、内心世界。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同学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同学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身的内心感受。【设计理念】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同学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教学建议】1、本课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由的同时有

3、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放手让同学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2、本文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真实可感,又极具情趣。教学中引导同学进行赏析评价,教学后可引导同学借鉴课文写法,描写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4、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4、激发同学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教学重点】1、引导同学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1、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课前准备】1、回忆自身童年的“发现”

5、。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鼓励质疑。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要想学习好该怎么做?(有疑问向老师请教)2.是的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节课就让我们比比谁会提问?谁的进步大?二.板书课题,质疑学问。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年的发现》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你读了课题后有何疑问?2.学生汇报:(重点问题: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三、

6、再读课文,理解感悟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童年时的“我”发现了什么?读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几岁的时候”“完全”“独立”这些词语无不显示着“我”这个发现多么不平常,多么出色,乃至现在说起来还为这个发现自豪不已。第2自然段中说,“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犬笑”,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九岁的儿童,竟然能独立思考发现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这简直是常人无法相信的。)又说“竟使我当众受到惩罚”,他又为什么当众受到惩罚?课文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以这样的开头设下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小结:第一部分(第1

7、、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创立了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进化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而“我”小时候就发现了这一规律。2.“我”是怎样发现的?自由读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然后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第一个阶段(3、4自然段)写“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第二个阶段(5—11自然段)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第三阶段(12、1

8、3自然段)写“我”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的大胆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发现。小结:梦中飞行引出了“我”对这个现象的好奇,老师的解释又引出了“我”的疑问:“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样痴迷”“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终于”这些词语都表现了“我”求知若渴的特点,同时也看出“我”惊人的想象力。1.“我”的发现可靠吗?自由读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归纳:“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理解句子:“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