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千克和克 课时1_苏教版.docx

【优选】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千克和克 课时1_苏教版.docx

ID:57485845

大小:39.5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8-24

【优选】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千克和克 课时1_苏教版.docx_第1页
【优选】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千克和克 课时1_苏教版.docx_第2页
【优选】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千克和克 课时1_苏教版.docx_第3页
【优选】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千克和克 课时1_苏教版.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优选】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千克和克 课时1_苏教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千克和克》◆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千克和克、用千克和克作单位估计或测量物体的轻重等内容。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判断物体轻重的基本方法,知道千克和克是常用的质量单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为后续学习认识吨、认识升和毫升等知识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认识千克和克是计量物体轻重的单位。2、感受1千克和1克的轻重,初步形成单位质量“千克”、“克”的观念。3、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单位换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来源:学科网]4、使学生在感知物体轻重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

2、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来源:Zxxk.Com]认识千克和克,建立单位质量千克和克的观念。【教学难点】感受1千克、1克的轻重,能正确估测物体的轻重。课时1《认识千克》◆课前准备◆教师:台秤、袋装一千克红枣、膨化食品一袋。◆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带来了一袋红枣和一袋膨化食品,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袋物品哪个重一些?提问:你如何猜想的?指导:我们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提问:除了掂一掂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来源:学&科&网]指导:称一称,我们需要用到一个工具:台秤。今天我们一起探讨有关质量的单位:千克(板书)二、学习新知[来源:Z_xx

3、_k.Com]1.讲解例题例一、这里有一袋红枣和一袋膨化食品,这两袋食品,哪袋重一些?(1)认识台秤提问:刚才我们提到了台秤,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带来的台秤,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指导:台秤上面有一个盘,叫作托盘,托盘是用来盛放物品的;台秤下面有带指针的圆盘,它是秤面刻度盘,它是用来标识物品具体有多重。[来源:Z,xx,k.Com](2)认识千克指导: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又叫作公斤。提问:你知道秤面刻度盘上刻度的含义吗?指导:当秤面刻度盘的刻度指向0kg,说明此时未称重;当指针指向刻度1,表示托盘里

4、的物品质量为1千克。提问: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吗?指导:指针指向刻度2,表示托盘里的物品质量为2千克。指针指向刻度3,表示托盘里的物品质量为3千克。(3)称重实验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当我未将红枣袋放入托盘时,秤面指针指向刻度几?指导:当秤面刻度盘的刻度指向0kg,说明此时未称重。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当我将红枣袋放入托盘后,秤面指针有什么变化?指导:托盘里放入物品后,指针从0开始转动,当指针指向几,就说明物品的质量为几千克。我们可以看到红枣袋重1千克。提问:你想知道这袋膨化食品重多少千克吗?请同学们来称一称。2、试一试(

5、1)称一称你的书包,看看大约重多少千克。你能在书包里拿出或放进一些物品,使称出的结果大约是2千克吗?指导:托盘里放入物品后,指针从0开始转动,当指针指向几,就说明物品的质量为几千克。(2)称一称你的数学课本,看看托盘里放入几本数学课本才能秤出大约1千克?2、感受“千克”(1)刚才我们用台秤测得一袋红枣为1千克,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来掂一掂这袋红枣,感受一下1千克到底有多重。(2)刚才我们用台秤称一称同学们的书包,请同学们也用手来掂一掂这个书包,感受一下它有多重。(3)刚才我们用台秤称一称同学们的数学课本,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大约1千克的这几本

6、数学课本,感受它有多重。4、练一练(1)说出袋里的食品各有多重。(“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净含量”表示什么意思?指导:“净含量”指包装袋内的物品实际有多重,不包括包装袋的重。提问:“Kg”表示什么意思?指导:“Kg”表示千克。(2)说一说它们的载重量各是多少?(“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载重量”是什么意思?指导:“载重量”是指能承受的最大重量。(3)看图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指导:托盘里放入物品后,指针从0开始转动,当指针指向几,就说明物品的质量为几千克。当指针接近某个整数字,我们就用“大约几千克”来描述。三、课堂总结生活

7、中,我们想了解物品有多重,可以用秤来称一称。“千克”是常用的描述物品质量的单位,“千克”亦可以写为“Kg”。三、作业布置“想想做做”第4题。◆教学反思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