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6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Word版含解析.pdf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6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Word版含解析.pdf

ID:57517569

大小:523.2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8-26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6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6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6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6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6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案:6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画面描述】一位酒后驾驶者,因肇事被送往医院救护,头裹绷带,神志不清,当医护为他诊疗时,还醉眼蒙眬,“意犹未尽”地要求医护:“小姐,给——给俺上瓶高度的。”让医护张口结舌。【寓意点评】讽刺酒驾者丑态百出,告诫人们:酗酒不开车,开车不酗酒。珍惜生命,关爱生命。第1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与其易也(“易”同“益”,太过,过分)(2)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畔”同“叛”)第2步一词多义——送你一双慧眼一言以蔽之动词,概括常以身翼蔽沛公动词,遮挡(1)蔽蔽林间窥之动词,隐藏韩、魏,赵之南

2、蔽也名词,屏障王之蔽甚矣动词,蒙蔽丧,与其易也,宁戚动词,太过、过分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动(2)易词,换别具本章,狱词无易动词,改变、更改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动词,轻视质胜文则野形容词,朴实虽衣具尽而质田器动词,典当、抵押黄池之役,先主与吴王有质名词,盟约(3)质问释之秦之敝,具以质言形容词,真实及临质,孙子曰动词,赌博、比赛其质非不美也名词,本质、实体援疑质理动词,询问质胜文则野名词,修饰、文采蝮蛇多文名词,纹理舍其文轩名词,彩饰

3、(4)文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逮及商周,文胜其质名词,文华、辞采恭敬而温文形容词,文雅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动词,起、启发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动词,兴起、产生(5)兴平颁其兴积动词,征集、征敛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动词,兴办、举办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动词,兴盛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谨而信(名词作动词,讲信用).(2)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名词作动词,面对着).(3)泛爱众,而亲仁(形容词作名词,仁善的人).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尝独立..古义:一个人站在那里。今

4、义:不依靠他人。(2)则以学文..古义:学习文化知识。今义:学习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3)小子何莫学夫诗..古义:学生们。今义:①男孩子;②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何谓也(宾语前置)译文:(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2)一言以蔽之(宾语前置)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3)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状语后置)译文:用礼节来加以约束,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美育思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核心理念是培育健全的人格。它是我国古代美育理论的典范,并融入民族美育传统,世代延传

5、。“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倡导的美学教育思想。“礼”指规范、守则,“克己以复礼”,就是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以符合规范。比如:要吐痰之前,先约束一下自身行为,不能随地乱吐。“乐”指道德完善,“致乐以治心”,陶冶性情,以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世界公认中国是“礼仪之邦”。所以有这一美誉,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传承的结果,其中就是包含民族的美育的传统。本板块立足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成长的意义,侧重谈到了“诗”、“礼”、“乐”在君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孔子认为“诗”能启迪性情,启发心智,使人开始走上人性健康之道;学诗是一个人能够成为仁人君子的

6、必备条件或先决条件,从学《诗》起步,然后才能进一步学习“礼”和“乐”。“礼”使人行为规范,知所进退、处世合宜,树立人格;“乐”则使人怡情养性,去芜存菁,得到人性的美满。这实际上就是君子精神成长的三个阶段: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第11、14章中,孔子对《诗经》的内容的总评价是什么?这从他对《关雎》这首诗的评价中得到怎样的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思无邪”,这是孔子对《诗》的内容的总评价。在孔子看来,《诗》三百篇的内容是纯正的、没有邪恶的。这种“思无邪”的见解,可以从他对《关雎》这首诗的评价中得到印证。第14章中,孔子对《关雎》的评价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是欢乐热烈和苦恼哀伤都不过分,表现了孔子追求中和之美的倾向。再进一步深究,就是《中庸》里面所说的“中庸其至矣乎”,这是一种古典的审美观,也是具有古典情趣和修养的人才能做到的。像这样一种内容纯正、体现

8、了中和之美的诗歌自然对人的情感具有很大的引导、激发和教化的功能。2.在第22~24章中,孔子充分肯定了诗歌有什么样的社会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