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pdf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pdf

ID:57598761

大小:703.63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8-28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pdf_第1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pdf_第2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pdf_第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pdf_第4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资格证考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名词解释1.教师威信: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2、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3、教学反思: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4、教学监控能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主

2、要分为三个方面:(1)对自己教学的预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5、学习: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充实自己的过程。6、正强化:通过呈现刺激以增强反应概率。负强化:中止不愉快的条件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7、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

3、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8、意义学习: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9、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经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10、成就动机: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解决问题的愿意或趋势。11、学习迁移:简称为迁移,即在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对另的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所谓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也包括消极影响。它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12、陈述性知识:亦称描述性知

4、识,即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它包括事实、规则以及个人的态度或信仰等,具有静态的特点。13、程序性知识:亦称操作性知识,即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业步骤的知识。14、策略性知识: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15、智力技能:又称认知技能或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如阅读、心算、解题、作文等方面的技能。16、学习策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用来促进知识的获得与保存,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

5、学习策略可分为三部分,即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其中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核心。17、认知策略:即基本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认知加工的策略,能有效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发现新知识内部联系的方法和技术,并促进复杂知识的学习和保持。18、元认知:由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指个体对自我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它包括三个基本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控制。19、元认知策略:即监控性的学习策略,主要是学习者认知过程进行监控、评价与调节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调节策略和监控策略三种。20、问题:指疑难或“难题”,即个人不

6、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21、问题表征:指问题解决者将任务范围或作业领域转化为问题空间,实现对问题的表征和理解。22、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即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主要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以及自身与周围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包含着个体对自身的反映和改造,从而使人类不仅能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也能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23、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又称为德行或品行、操行等。是个体现象,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特征。24、道德: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5、遵从:包含两

7、种情况:从众和服从。从众是指人们在社会舆论或群体氛围压力下,放弃自己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权威意志而作出的行为。26、内化: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与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27、群体凝聚力: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吸引力,也就是群体成员愿意留在群体中的倾向。28、社会从众行为:人们在实际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产生的与多数人一致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29、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

8、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