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oc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oc

ID:57674394

大小:1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8-31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oc_第1页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oc_第2页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1.具体表现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顺序性主要强调了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按照顺序进行的过程。2.教学启示教育工作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倾向。(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1.具体表现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阶段性强调的是不同阶段有不同内容,比如小学时期着重培养具体形象思维,中学时期着重培养抽象逻辑思维。2.教学启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着教育

2、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1.具体表现一是: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比如人的身高体重有两个飞速增长的时期,反映的是在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同。二是:个体内部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比如人的生理和心理不同方面所达到的发展成熟时期不同。综合总结,不平衡性主要强调的是同一方面不同速,不同方面不同步。2.教学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3、比如把“狼孩”带回人类社会重新教他说话时,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训练的效果一般不会很好。(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1.具体表现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长发展得到部分补偿。比如盲人眼睛看不到但是听觉会更灵敏些。另一方面是指生理和心理之间可以互相补偿。比如身残志坚的人,他们生理上有残疾,但是意志特别坚强。2.教学启示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具体表现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发展在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

4、,每一个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有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条规律有时会通过一些俗语表现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等。2.教学启示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总体来说,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比较难的一个考点,考生在备考时容易陷入误区,往往一听就会,一做就错。希望各位考生能够结合以上梳理,清楚把握考点、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