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DABC演变的成本管理系统设计及改进原则探讨.doc

基于TDABC演变的成本管理系统设计及改进原则探讨.doc

ID:57675348

大小:2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8-31

基于TDABC演变的成本管理系统设计及改进原则探讨.doc_第1页
基于TDABC演变的成本管理系统设计及改进原则探讨.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基于TDABC演变的成本管理系统设计及改进原则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TDABC演变的成本管理系统设计及改进原则探讨一、吸收成本法、传统ABC法、时间驱动的ABC之异同及其演变1、吸收成本法解析“吸收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在吸收成本法下,单位产品成本受产量的直接影响,产量越大,单位产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优点:符合公认的会计原则,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缺点:(1)不利于成本管理。由于完全成本法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给成本管理带来了问题:一是固定制造

2、费用的分配增加了成本的计算工作量,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产品成本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划分,使成本控制工作变得复杂。⑵不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因为在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不变时,其利润的变化理应同销售量的变化同向。但是按完全成本法计算,利润的多少和销售量的增减不能保持相应的比例,因而不易被人们理解,不利于短期决策、控制和分析工作,甚至会片面追求产量。2、传统ABC法、时间驱动的ABC之异同(1)相较ABC,TDABC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成本信息。TDABC并不能百分之百地确保准确性,但的确可以使组织机构更为接近将产品和顾客相关的成本与资源消耗联系起来。(2

3、)TDABC能直观反映出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能满足现实环境下日趋复杂的营运要求。传统ABC中雇员主观评价在每项作业中分配的时间,这样有很大的随意性,同时,他们报告的时间比例之和总是100%,而这与实际往往是不相符的,TDABC摒弃了这种做法,使得管理者可以清楚地发现资源实际的利用率;TDABC利用时间等式来衡量每一项具体的作业,这也比传统ABC更能反映实际,我们必须认识到每笔订单、每项作业都是具有其独特性的。(3)TDABC要比传统的ABC系统更为容易维护。二、成本管理系统设计与改进原则1、成本动因原则通过对以上三个方法的分析及演进研究,这三个方法都遵循成本动因原则。成本动因是分

4、配的标准,对于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有重要影响,是进行成本分析的基础,通过成本动因建立成本分析的因果关系,因此成本动因的确定是作业成本实施的重要内容。在选择成本动因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相关程度:在分配过程中假设分配源的成本与成本动因的数量线形相关。在实际中,存在多个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数量与分配源总成本线性相关最好的成本动因是最恰当的成本动因,这样能保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实行成本:一次分配需要针对每个分配目标采集成本动因数据,无法采集数据则无法分配。确定成本动因时,必须考虑成本动因数据采集成本,保证相关的数据的易获取。如果数据采集成本太大,则可能使得作业成本法无法实施。行为导

5、向:不同的成本动因有不同的分配结果,不同的成本分配结果以及基于分配结果的管理决策(如奖金)会对组织和员工的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因此必须仔细分析成本动因的行为导向作用。企业可以利用成本动因的行为导向功能,把员工的行为导向有利于降低成本的方向。2、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对以上三个方法的分析及演进研究,这三个方法都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设计成本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选择成本的计算及控制方法应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为实现同一种竞争战略,通常可以使用多种成本管理方法,每种方法所需要的成本却是不同的,其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也不同。确认的成本动因越精细,成本信息的精确性越高,则作业成本系统付出的计量成本(信息收

6、集和分析成本)也越高。当选择某个成本动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大于因选择该成本动因而增加的计量成本时,即应选择该成本动因;反之,就应放弃对该成本动因的选择。在实际工作中,成本效益分析可以采用差量成本分析法:假设用计量成本表示因选择了某个成本动因而要求计量的相关成本,用错误成本表示因没有选择某个成本动因而使产品成本的精确度下降,从而使企业管理当局做出错误决策所付出的代价,则差量成本即是选择某个成本动因与否的两个方案所形成的成本之差,即:差量成本=计量成本-错误成本。如果差量成本大于0,应放弃对该成本动因的选择;如果差量成本小于0,可以确定选择该成本动因。构建作业成本系统的目的并非拥有最

7、精确的成本系统,而是力图使计量成本与错误成本之和达到最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