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周注射方法.doc

脐周注射方法.doc

ID:57684035

大小:2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8-31

脐周注射方法.doc_第1页
脐周注射方法.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脐周注射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脐周注射方法我们医院选择脐周注射的药物主要是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LMWH)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由普遍肝素解聚而成,皮下注射后能形成有效的血浆肝素浓度,发挥其降低高凝状态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用以预防、治疗静脉血栓栓塞及急性冠脉综合征。传统皮下注射部位选择主要在上臂三角肌外缘,由于这些部位注射范围小,容易形成硬结,同时这些部位皮下组织菲薄针头容易刺入肌肉层,因此,目前临床上选择腹部注射,由于腹部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相对少;皮下注射面积大,温度恒定,药物吸收快,不受运动的影响,便于操作,特别适宜需卧床的患者。1、注射部位 选择为脐上下5cm左右,10cm范

2、围内(除外脐周1cm),每次按顺序轮流间隔注射,左右交替,2次注射点间距2cm以上,注射时避开皮肤破损处,手术瘢痕及有斑或痣的部位2、排气方法 在皮下注射前常规需排净注射器内空气,以免空气进入皮下。由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剂量极小(<1ml),按常规方法排气,总会有0.08ml左右的药物残留在注射器中导致药物剂量不足,药液残留问题突出,如果药物不能充分利用,则达不到满意的临床抗凝效果;同时由于排气不当药液往往从针尖内溢出,附于针头表面,在注射中误伤表皮毛细血管,导致局部皮肤淤斑形成。因此注射前针头向下(空气的密度比液体小,与药液处于同一注射器中会浮于液体之上),

3、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时不再需要排气。注射结束后空气正好填充于针乳头及针头内,用气体代替药液,注射器中无药液残留,使药液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保证注射后针尖无药液沾染,避免了针头损伤表皮毛细血管而引起的局部淤斑形成。3、注射方法 常规消毒后,左右示指拇指以5~6cm距离,捏起患者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对于较胖的人,难以提起腹壁脐周上下两侧皮肤形成皱褶,可以提起脐周左右两侧皮肤),呈一皮褶,右手以笔式持针,在皮褶顶部垂直进针,针头刺入深度为0.8~1.2cm,以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固定注射器,拇指和示指回抽针栓,无回血后用拇指推动针栓,将药液缓慢注入,垂直拔针,放松

4、皮摺,注射时避免腕部用力,进针过深。由于捏起皮摺高度>12mm,保证针头位于皮下组织内,不易伤及毛细血管,引起局部皮下淤血的概率大大减少。4、按压时间及方法 注射完毕后,拔针以3个手指取无菌棉球按于针眼一般不少于3min,并避免揉搓,力度以皮肤下陷1cm为准。5、用药后观察 对用药超过7d的患者应加强观察。护士在用药期间及每次注射前后均应详细检查患者的局部出血情况及全身各系统有无出血倾向及其他不良反应,如腹部注射部位出现硬结、淤斑、疼痛等,应警惕有出血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及肝、肾功能等,使凝血酶原时间维

5、持在正常人2倍左右,不仅能产抗凝作用,且不引起明显出血。6、淤血处理 注射后禁忌热敷,理疗或用力在注射处按揉,以免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常规护理措施为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同时可使神经末梢及细胞敏感性降低,从而减轻疼痛,但在气温抵时可使患者出现寒战,感觉不适,尤其是身体虚弱的老年患者。应使用透明贴,使用时先消毒淤血部位,待皮肤干燥后将贴膜贴于淤斑处,避免敷料因受潮而滑脱,可每3~4d更换贴膜一次直至痊愈。7、健康宣教 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时,护士除了严密观察病情外,还应教会患者重视并进行自我监测,包括注意大便,尿液颜色,皮肤粘膜,牙龈有无出血倾向。用药期间嘱

6、患者不要热敷腹部以免增加出血危险性,勿抠鼻,用软毛刷刷牙;注意安全,尽量避免发生碰撞或跌倒,如有异常,及时汇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