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石台中生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pdf

安徽石台中生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pdf

ID:57731848

大小:928.9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25

安徽石台中生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pdf_第1页
安徽石台中生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pdf_第2页
安徽石台中生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pdf_第3页
安徽石台中生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pdf_第4页
安徽石台中生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石台中生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5卷第1期资源调查与环境VolI35N0.12014年3月ResourcesSurveyandEnvironmentMar.2O14文章编号:1671—4814(2014)01—019-12安徽石台中生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褚平利,徐晓春,王文俊。(1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6)(2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3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建福州350003)摘要:安徽石台地区出露的牯牛降(东库)、谭山岩体可划分为4个侵入期次,从早到晚岩性变化趋势为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一中(中粗)粒正长花岗岩一中细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一细(微)

2、粒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显示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牯牛降(东库)、谭山岩体微量元素总体具相似特征,都富集大部分亲石元素,K/Rb比值低而Rb/Sr比值高;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总体略显右倾,均具有高Rb低Ba、sr、Ti的特征。牯牛降(东库)和谭山岩体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均为右倾海鸥型,均具有较强的Eu亏损。研究认为牯牛降(东库)岩体和谭山岩体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壳的部分熔融,成岩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碰撞造山后挤压收缩向拉张伸展的转变,与中国东部此时发生构造大转折、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大爆发基本一致。关键词:花岗岩类;岩石学;地

3、球化学;安徽石台中圈分类号:P588.12“文献标识码:A安徽石台地区地质构造上属扬子陆块下扬子坳江南隆起带,江南深断裂NEE—Sww向横穿此区。陷区(图1),横跨沿江坳陷和皖南一苏南坳陷,南临在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研究区内构造活动性较强,地壳相继经历了基底构造旋回、震旦纪一三叠纪构造旋回、侏罗一白垩纪构造旋回以及喜山期构造旋回等多旋回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北东东向的线性基底褶皱和盖层褶皱及北东东向和近南北向的两组具有压性和张性的复合性断裂_】]。印支一燕山多旋回构造运动,使本区地壳深部岩浆上涌形成岩浆岩。区内中生代花岗岩类较为发育,出露较大的两个岩体分别是牯牛降岩体和谭山岩

4、体(图2)。笔者试图通过此两个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来探讨其成因机制和动力学意义。图l下扬子地区构造单元划分川Fig.1DivisionoftectonicunitsoftheLowerYangtzel地质概况region(1)牯牛降岩体:横跨石台和祁门两县交界处,I一华北陆块;Ⅱ一扬子陆块:Ⅱ一大别造山带;Ⅱ胶南位于研究区的东南部,是本区侵入规模较大的岩体造山带;lI2一滁全拗陷;I3一沿江拗陷;Ⅱ一皖南一苏南拗之一,总出露面积约80km。,研究区内出露面积约陷;1Is一江南隆起带;Ⅱ一钱塘拗陷;Ⅲ一华南陆块;JSF-嘉31km。。岩体平面展布为近东西向延伸(图2)。城山一响水断

5、裂带;CHF-滁河断裂带;JNF-江南断裂带;TBS-天目山一白际山剪切带。l一断裂;2-缝合线。*收稿日期:2013-08—13效豳日期:2013-08—30赍任编辑:谭桂丽基金项目:安徽省国土资源勘查项舀“1:5万南村幅、丁香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AHGTT2006—4)资助第一作者简介:褚平利,1985年生,男,助理工程师,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方向。Email:chupiali@163.corn。通讯作者:徐晓春,1961年生,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方向。Email:xuxiaoch@sina.corn第35卷第1期褚平利,等:安徽石台中生代花岗

6、岩类地球化学特征热液接触变质作用(如泥质岩石的角岩化形成堇青石斑晶;碳酸盐岩的大理岩化,并伴随褪色现象和碳酸盐矿物粒径增大)。此外,岩体西侧第二期及第四期侵入体界线处第四期侵入体还发育云英岩化。(3)东库岩体:位于牯牛降岩体西侧3km处,呈北东向近椭圆形,出露面积约0.5km。。岩性特征与牯牛降岩体第二侵入序次一致,推测其为牯牛降复式岩体旁侧的小岩枝,深部可能连为一体。东库岩体西侧与休宁组含砾砂岩和南陀组冰碛砾岩呈断层接触,其余均与下寒武统荷塘组黑色炭质页岩图4研究区侵入岩R一R分类命名图解_5接触。内接触带发育硅化和黄铁矿化,围岩见硅化Fig.4R1VS.R2diagram

7、forgranitoidsinthestudied和褪色等现象,形成宽数十米的变质晕。area牯牛降岩体与谭山岩体从早到晚均可划分为4R1=4Si一11(Na+K)一2(Fe+Ti);R2=6Ca+2Mg+A1个演化序列。其中东库岩体岩性特征与牯牛降岩体(too1).1-响岩质碱玄岩;2-碱性辉长岩;3-橄榄辉长岩;第二侵入序次的特征一致,推测其为牯牛降复式岩4一辉长苏长岩;5-正长辉长岩;6二长辉长岩;7-辉长岩;体旁侧的小岩枝,深部可能连为一体。各侵入岩体8一闪长正长岩;9-二长岩;10一二长闪长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