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算法介绍:阈值分割.doc

图像处理算法介绍:阈值分割.doc

ID:57747976

大小:14.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9-02

图像处理算法介绍:阈值分割.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图像处理算法介绍:阈值分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图像处理算法介绍:阈值分割在图像处理时,受外界光线的干扰一般比较大,假如在阈值分割时采用固定阈值,那么在环境改变时分割效果受影响极大,那么为了避免此影响就必须采用动态阈值,自动求出合适的阈值,将目标图像和背景图像分割开来。图像阈值化分割是一种最常用,同时也是最简单的图像分割方法,它特别适用于目标和背景占据不同灰度级范围的图像。它不仅可以极大的压缩数据量,而且也大大简化了分析和处理步骤,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是进行图像分析、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之前的必要的图像预处理过程。因此,这里美国TEO将简要介绍图像处理算法:阈值分割。阈值分割法是一种基于

2、区域的图像分割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设定不同的特征阈值,把图像像素点分为若干类。常用的特征包括:直接来自原始图像的灰度或彩色特征;由原始灰度或彩色值变换得到的特征。设原始图像为f(x,y),按照一定的准则在f(x,y)中找到特征值T,将图像分割为两个部分,当像素点灰度值或彩色值大于T时,则置为A1(其置可为1),小于T时,则置为A0(其置可为0)。下面是几种常用的阈值分割方法:1、p-分位数法这也是最基础最简单的一种图像分割方法。该方法使目标或背景的像素比例等于其先验概率来设定阈值,简单高效,但是对于先验概率难于估计的图像却无能为力。

3、例如,根据先验知识,知道图像目标与背景象素的比例为PO/PB,则可根据此条件直接在图像直方图上找到合适的阈值T,使得f(x,y)>=T的象素为目标,f(x,y)的象素为背景。2、迭代方法选取阈值初始阈值选取为图像的平均灰度T0,然后用T0将图像的像素点分作两部分,计算两部分各自的平均灰度,小于T0的部分为TA,大于T0的部分为TB。计算后,将T1作为新的全局阈值代替T0,重复以上过程,如此迭代,直至TK收敛,即TK+1=TK。经试验比较,对于直方图双峰明显,谷底较深的图像,迭代方法可以较快地获得满意结果。但是对于直方图双峰不明显,或图像

4、目标和背景比例差异悬殊,迭代法所选取的阈值不如最大类间方差法。3、直方图凹面分析法方法对某些只有单峰直方图的图像,可以作出分割。从直观上说,图像直方图双峰之间的谷底,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图像分割阈值,但是实际的直方图是离散的,往往十分粗糙、参差不齐,特别是当有噪声干扰时,有可能形成多个谷底。从而难以用既定的算法,实现对不同类型图像直方图谷底的搜索。通常采用低通滤波的方法平滑直方图,但是滤波尺度的选择并不容易。此方法仍然容易受到噪声干扰,对不同类型的图像,表现出不同的分割效果,往往容易得到假的谷底。4、最大类间方差法由Otsu于1978年提出

5、,其计算简单、稳定有效,一直广为使用。从模式识别的角度看,最佳阈值应当产生最佳的目标类与背景类的分离性能,但当图像中目标与背景的大小之比很小时方法失效。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使用以下简化计算公式:(T)=WA(μa-μ)2+WB(μb-μ)2其中,为两类间最大方差,WA为A类概率,μa为A类平均灰度,WB为B类概率,μb为B类平均灰度,μ为图像总体平均灰度。即阈值T将图像分成A,B两部分,使得两类总方差(T)取最大值的T,即为最佳分割阈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