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兴_何所兴_论语_文本中的_兴_义探析.pdf

_兴_何所兴_论语_文本中的_兴_义探析.pdf

ID:57763456

大小:169.8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30

_兴_何所兴_论语_文本中的_兴_义探析.pdf_第1页
_兴_何所兴_论语_文本中的_兴_义探析.pdf_第2页
_兴_何所兴_论语_文本中的_兴_义探析.pdf_第3页
_兴_何所兴_论语_文本中的_兴_义探析.pdf_第4页
_兴_何所兴_论语_文本中的_兴_义探析.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_兴_何所兴_论语_文本中的_兴_义探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总第232期)77“兴”,何所兴———《论语》文本中的“兴”义探析王利刚(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875)[摘要]“兴”在中国文论史上向来是被看作是一种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学创作手法和修辞手法。人们习惯于把“兴”看作是文艺创作的概念,将其归于“赋、比、兴”的艺术创作手法的系列中。但在孔子看来,“兴”并非是文艺创作的手法,而是《诗》具有修身成仁作用的高度提炼。当我们回归到《论语》文本中可发现,“兴”首先是指荡涤浊心的净化,其次则是一种更高层次上

2、的回归,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阶段。“兴”就是要把人们心中有利于达到仁的境界的“真性情”彰显出来,把仁的基础建立在人的内在的“真性情”上,唤起每一个个体的向善成仁的主动与自觉的意识,而不是使之成为一种外在的强加于人之上的强制规范。换言之,“兴”必有所兴之物,而这种在学《诗》的基础上所兴起的,应该是人所都应当具备的一种真性情,真情感。而这种所谓的真性情和真实情感具体到孔子的修身成仁的教化当中就是指有利于成仁的“诚”和“直”等品质。[关键词]兴;真性情;诚;直[中图分类号]B2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3、]1002-0209(2012)04-0077-07孔子认为,在为学修身以事父事君最终成“仁”子讲到的“诗可以兴”和“兴于诗”也是有所区别,就的过程中,应始终以学《诗》为首。这体现在《论语·前者而言,“诗可以兴”也就是“可以诗兴”,讲的是泰伯》中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和《论语·阳诗所具有的一种“兴”的功能;就后者而言,在“兴于货》中的“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这两段话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个系列中则更加注重的是中。而《诗》之所以如此重要,正是因为其具有“兴”“兴”作为为学修身以成仁这个过程中

4、具有的起始的功用。朱熹以为“诗之兴,最不紧要。然兴起人意思之“兴”。本文结合《论语》中的有关章节,探析意处,正在兴。会得诗人之兴,便有一格长。”(《朱“兴”在《论语》文本中应有之义。子语类》卷八十,诗一)方东树也说“兴,最诗之要用一、“兴”义解也。”(《昭昧詹言》卷十八)“兴”在中国文论史上向来是被看作是一种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学创作手《说文解字》对兴的解释为“起也。从舁从同。法和修辞手法。把“兴”归于“赋、比、兴”的艺术创同力也”。在甲骨文中该字字形为。对该字的作的系列中,把“兴”看作是文艺创作的概念,

5、而且考证学者们有较大的分歧。商承祚认为,甲骨文的是规定着文艺创作方向的约定。一方面可以把这兴从字形上讲是是四手托起“盘”一类的较轻的东种现象看作是孔子后学对“兴”这一概念发展;另一西,杨树达则认为是四手托起“帆”一类较重的东方面,随着对“兴”这一文艺创作概念的发展和成西。比较两者的考证我们可以发现,盘一类较轻的熟,其是否符合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兴”的本义东西实际上并不需要四手托,因而商承祚的考证倾是值得商榷的。无论是“诗可以兴”还是“兴于诗”向于把“兴”作为一种具有巫术祭祀一类摹拟的活都是讲的诗的功

6、用和性质,而非诗的创作方法。孔动;而“帆”实际上则需要多人合力而举,故杨树达[收稿日期]2011-10-1778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总第232期)的考证则倾向于认为“兴”是现实劳作的再现。可下面再来看“兴”在上文所引的《泰伯》和《阳见,杨商二者的考证的焦点集中在对“”的理解①。货》中的含义。对于《泰伯》中的“兴于诗”的“兴”,无论杨商二人的解释有怎样的分歧,但他们的历来的注解都将其作为“起”解。没有什么争议,但共同点在于:“兴”之为“兴”,都托起了某种物品,把却没有把问题说清

7、。而对于《阳货》中提到的“诗可“兴”训为“起”是公认的可信的。更重要的是,在实以兴”则有较大的争议。对于这两处兴的解释,孔际的文字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上下的语境来理解安国和朱熹的解释具有代表性,并且是历来争论的“兴”。下面将《论语》中出现的“兴”字做一个梳理,焦点所在。孔安国认为“兴”是指“引譬连类”,朱熹来理解其在《论语》的语境中应有的含义。《论语》则认为“兴”的意思是“感发志意”,下面将分别对这中共有以下七处提到“兴”:两种代表观点加以分析。1.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论语·泰伯》)所谓“引譬连类

8、”,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解释。其一,把“引譬连类”看做一种文艺创作的方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法。如果从这个角度加以解释,那么显然“兴”就应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论语·子当属于“赋、比、兴”这个文艺创作三原则的系列中。路》)“赋、比、兴”作为诗的创作方法的概念最早见于《周4.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论语·礼·春官》:“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