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总院培训资料:结构问题思考.doc

深圳总院培训资料:结构问题思考.doc

ID:57765106

大小:385.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3-26

深圳总院培训资料:结构问题思考.doc_第1页
深圳总院培训资料:结构问题思考.doc_第2页
深圳总院培训资料:结构问题思考.doc_第3页
深圳总院培训资料:结构问题思考.doc_第4页
深圳总院培训资料:结构问题思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深圳总院培训资料:结构问题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思考一、设计使用寿命问题一般为50年,100年宜慎重采用。设计原则:设计前,必须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耐久性和舒适性等使用要求,以及施工技术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及工程地质条件、地形等情况进行补充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以使设计符合实际情况。二、设防地下水位问题及抗渗等级一般地设防地下水位应由地质勘察报告提供,当地质勘察报告中未明确提出设防水位时,宜采取以下措施:1、对重要工程进行水文试验,并经专家论证后确定;2、对一般工程的设防水位取建筑物设计年限内可能产生的最高水位和最大水压。◆对于北京地区,建筑之地下

2、室是否按防水要求进行设计,以及水位高度之确定,可参照下列原则(本条第一、二款,指的是地下室外包建筑防水做法,与抗浮设计无关):1、凡地下室内设有重要机电设备,或存放贵重物资等,一旦进水将使建筑物正常使用受到重大影响或造成巨大损失者,应按该地区71~73年最高水位进行防水设计(水位高度包括上层滞水);2、凡地下室为一般人防或车库、仓库等,万一进水不致有重大影响者,其地下水位标高,可取71~73年最高水位与最近三至五年的最高水位之平均值(水位高度包括上层滞水);3、验算地下室外墙承载力时,水位高度可按最近三至五年的最高水位

3、(水位高度不包括上层滞水);4、框架结构(包括高层建筑之裙房)采用单独柱基加防水板之做法时,应验算防水板之承载力,设防水位可按最近三至五年的最高水位。上层滞水对于建筑物地下室之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定。—13—在图a的情况下,基础底板受到水浮力作用,其水头高度为h。在图b中,基础埋置在隔水层土中(例如较密实的粘性土),因此可认为基础底板不受上层滞水的浮力作用。5、对于地下室层数较多而地上层数不多之建筑物,应慎重验算地下水之水浮力作用。在验算建筑物之抗浮能力时,应不考虑活载,抗浮安全系数取1.0。即建筑物重量(不包括活载)

4、≥1.0水浮力建筑重及水浮力之分数系数取1.0。◆关于抗渗等级问题: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基础结构防水分四级,各级防水的选用范围和防水设防要求可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第3章设计,地下构件防水构造细节按第4、5章设计,其中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见规范第4.1.3条,如表1。表1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工程埋置深度(m)设计抗渗等级工程埋置深度(m)设计抗渗等级<10S620~30S1010~20S830~40S12—13—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也可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表12.1.9

5、执行,如表2。表2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最大水头H与防水混凝土厚度h的比值设计抗渗等级(Mpa)H/h<100.610≤H/h<150.815≤H/h<251.225≤H/h<351.6≥352.0三、砼强度的合理采用1、关于基础的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虽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2.2第4款扩展基础“不应低于C20”,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4.1条规定基础的环境类别为二a类或二b类(严寒和寒冷地区),3.4.2条规定其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二a类为C25,二b类为C30

6、,一般地认为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规定。高层建筑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则“不宜低于C3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12.1.9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4.2条规定“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2、墙体砼:一般地C50~C25,最低可变化至C25,在北京地区可用高强砼。3、楼板砼:普通砼为C25~C30,预应力砼为C30~C40。4、梁柱砼可以不同。四、有伸缩缝或抗震缝处双墙做法(地下室部分可以不分缝)—13—五、地下

7、室外墙的厚度及配筋问题1、地下室外墙根据地下室层高及约束条件,一般在250~400mm厚之间,不宜太厚。2、配筋时应注意节约,内外侧可不同配筋,同时注意纵向钢筋不宜太小。如果负筋太大,可采用附加钢筋形式,特别在一层地下室,层高较大的情况下,节省钢筋尤显明显。六、窗井墙问题1、窗井墙布置应注意窗井墙横墙连通,便于传递地震力。2、窗井墙(外墙)配筋方式应注意,一般为纵向连续板配筋,竖向钢筋反而不重要,除非上部有较宽的梁。七、上部墙体构造配筋1、应在上部结构中严格控制构造配筋的墙体厚度,可以节约钢材。—13—抗震等级特一级一

8、*一、二、三级四级配筋率加强区0.4%一般部位0.35%0.30%≥0.25≥0.2构造钢筋间距≤300,墙厚/10≥d≥8举例加强部位一般部位有端柱H/16,200有端柱H/20,200无端柱H/12,200无端柱H/15,200160厚墙φ8@200200厚墙φ8@200250厚墙φ8@150300厚墙φ10@200大于或等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