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和钝角》说课稿.doc

《锐角和钝角》说课稿.doc

ID:57785744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8

《锐角和钝角》说课稿.doc_第1页
《锐角和钝角》说课稿.doc_第2页
《锐角和钝角》说课稿.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锐角和钝角》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锐角和钝角》说课稿一、说教材教学内容:《锐角与钝角》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38页的例题及做一做。教材分析: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节课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锐角和钝角。在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时,也与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使学生较易掌握。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已经对角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二年级的孩子很灵活,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但

2、是对于比较抽象的几何概念,还是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锐角和钝角概念时,从现实的杨浦大桥入手,帮助学生理解。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教学目标:为了能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意义,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直观认识锐角与钝角,并在此过程中渗透比较方法。 能力目标:能运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画出锐角和钝角。 情感目标:结合现实生活,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从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德育目标:通过对角所组成图案的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美丽

3、及广泛的应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锐角与钝角的特征及画法,会与直角做出比较。 教学难点:掌握运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判断锐角和钝角。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副三角板、直尺二、说教法(1)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实际入手,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3)设计有趣的练习,让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演一演,练一练的方式去探究发现问题,从而体会成功的体会。(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欣赏生活中由角组成的图案

4、,体会角给生活带来的美,从而发现数学美。三、说学法(1)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联系生活发现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2)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发现角、比较角的大小、会画角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肢体表演等活动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构建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四、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1、师生谈话,复习旧知同学们,你们去过上海吗?上海有座美丽的杨浦大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展示本课主题图—上海杨浦大桥。图中有很多角,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找一找,并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哪些特征。2

5、、根据旧知,引出课题复习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在此过程中强调边是直的,并且是不同方向)复习角大小的判断方法: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强调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对角大小的判断方法引出课题:锐角和钝角。在此过程中展示活动的角,让同学们随着角的张口的变化来判断角的类型。教授同学们记角口诀:嘴巴小小是锐角,嘴巴大大是钝角,直直嘴巴是直角。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探究判断角的方法请同学们仔细思考,怎样才能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总答案)根据同学们探究发现的方法教师总结判断角的

6、方法(与此同时板书钝角>直角>锐角)(1)与三角板上的直角重合就是直角;(2)与三角板上直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直角边内侧的是锐角;(3)与三角板上直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直角边外侧的是钝角。2、探究锐角与钝角的画法(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总答案),根据同学们探究发现的方法教师总结画角的方法:(1)利用三角板上的角画角:三角板上有两个锐角和一个直角,画锐角时直接比照三角板中的锐角画:钝角可以比照三角板上的直角来画,但比直角的开口要大。(2)用直尺画:先画一个顶点,用直尺从顶点起画一条边,再有顶点引另一条线。三、实践

7、练习,动手演示在设计练习时,我提问的方式展开: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包含:侦探家、表演家、医生、法官、判官、画家。四、总结提高,灵活运用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你找到锐角和钝角了吗?2、教师里有哪些角呢,你找的到了吗?3、生活中还有哪些角呢?五、说板书设计老师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锐角、直角、钝角及它们的大小关系。其余内容以课件形式呈现。 六、说教学特色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3、小组合作,寻找发现2、实践练习,动手演示4、总结提高,运用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