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教师主体地位的实现.doc

浅析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教师主体地位的实现.doc

ID:57798656

大小:7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29

浅析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教师主体地位的实现.doc_第1页
浅析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教师主体地位的实现.doc_第2页
浅析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教师主体地位的实现.doc_第3页
浅析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教师主体地位的实现.doc_第4页
浅析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教师主体地位的实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教师主体地位的实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教师主体地位的实现[论文摘要]教师主体地位的实现是确保大学生道德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教师主体地位不是靠外在力量赋予的,而是在对象性活动中取得和自证的。确认道德教育和教师主体价值、构建理性权威、把握教育规律和教师自我提升四方面是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实现的基本条件和途径。[论文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教育教师主体地位实现教师与大学生都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体。从道德教育的发生过程来看,道德教育是一种人对人的活动,是两个或以上平等主体间的对话与互动。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如果只看到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就成了等待

2、教师填充的“美德之袋”,师生之间也就成了一种控制与被控制、权威与服从的关系,道德教育也就失去道德了;如果只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道德教育就成为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道德价值和道德行为,教师成为“价值中立”的一方,这实际上是取消了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使道德教育在实质上也被取消了。为此,关注教师的主体地位在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中是不容忽视的。马克思指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但人的主体地位不是天生的,当人能通过自觉能动的活动来认识、评价和改造对象时才能成为主体。教师的主体地位不是外在力量所赋予的

3、,而是需要在对象性活动中取得和自证。只有实现主体地位的教师才能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将道德教育和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自己的探究对象,并将探究结果现实作用于教育教学活动,自主、能动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时,其主体地位也就实现了。从认识层面而言,教师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对教育对象、教育中介和教育环境的认识活动中的选择性和超越性;从实践层面而言,教师主体地位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一、对道德教育和教师价值的确认是实现教师主体

4、地位的前提柏拉图说“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而价值是人产生意义感的重要源泉。人不仅会寻求个体生命的自我价值,如自由、幸福、全面发展等,也会寻求个体生命的社会价值,如创造物质精神财富、探索科学真理、献身社会理想等。教师只有确认了自身从事教师职业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所从事的道德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才能在道德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主体对教师职业价值的确认,既有社会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可,更有教师内心对教师职业意义和价值的认同感、成就感,包含实用价值、精神价值和生命价值等。对于道德教育者而言,他们所讲授的内容本

5、身就是一种价值,其在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职业价值感就依赖于对道德价值本身的热情。如果教师不是出于道德的目的而从事道德教育,那么就无法在教育中做到“真信:在我国当前的大学道德教育中,有对道德教育及教师价值确认的现实要求。我国历来重视教育,社会对教师有较高的认可度。然而,近年来大学教师抄袭、剽窃论文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学术腐败现象和功利化倾向让社会对教师的职业价值产生一些负面认识。我们传统观念中强调教师伟大的给予和付岀,认为教师只应默默付出,而不应讲收获和回报,教师只有忘我、无我、非我才会有价值:这忽视了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减弱了教师主体

6、对其职业价值的认可。同时,受神本、物本和器本思想的影响,道德教育的价值被弱化。部分大学将以就业为导向简单地理解为以专业教育、证书教育为中心,道德教育被视为与就业无关的教育内容,受到专业教育和专业实习的挤压,道德教育教师的地位和收入与专业教师也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因此,社会和教师主体需要深化对道德教育及教师价值的认识。道德教育是立足社会现实,用一定的观念来构建起人们的精神大厦,解决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问题,让人与社会群体幸福共存的教育活动,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道德和道德教育既有适应现实的工具性价值,更有指引未来的超越性价值。如果仅

7、仅认识到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而没有看到其对现实的超越,那么教师就会缺乏持久的职业热情,社会就不会真正重视道德和道德教育。要真正认识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超越性价值,在社会层面,先要通过道德和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其次要将公民道德教育融入社会生活的制度、环境等层面,让人们切身感受到道德和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在教师层面,一是要强化教育和培训,使教师正确认识自身职业和道德教育的价值,体验自身在工作中所获得的那份愉悦和成长,增强其对事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二是要针对教师工作和道德教育建立科学、长效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三

8、是要在制度层面保障教师获得合理报酬、自我培训和发展、获得社会认同和尊重的权利。二、理性权威的构建是实现教师主体地位的关键涂尔干在《教育与社会》中指出,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活动,教师是社会道德的权威和社会文化的促进者,教师权威源于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