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地理.doc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地理.doc

ID:57803937

大小:1.21 M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29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地理.doc_第1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地理.doc_第2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地理.doc_第3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地理.doc_第4页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地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地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朝阳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统测地理试题2018.1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第1卷(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代表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该小题均不得分)。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据此,回答第1题。1.“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

2、①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018年9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顺利召开。图1为非洲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第2、3题。2.峰会期间,A.北京比金沙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B.北京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C.北京日出东南,比开普敦日出早D.地球公转和自转速度都逐渐减慢3.图示区域A.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加B.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C.甲地受寒流的影响,降温

3、明显·13·D.乙地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图2中的4条曲线反映R地某日近地面观测的辐射和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其中,太阳总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总辐射强度,地面净辐射强度是指地面收入与支出辐射差额的强度。读图,回答第4-6题。4.影响R地该日太阳总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高度②气候类型③地形特点④地表温度⑤云量变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5.图中曲线与地面净辐射强度、近地面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依次对应的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丙、乙6.此次的观测地点和时段可能是A.西欧

4、平原,3、4月份B.撒哈拉沙漠,7、8月份C.青藏高原,5、6月份D.准噶尔盆地,10、11月份图3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回答第7-9题。7.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A.①③④B.①③⑤C.①⑤⑥D.④⑤⑥8.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A.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B.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C.南非高原上草木葱茏D.南极大陆紫外线强烈9.能够正确表示气流②运动模式的是·13·2018年9月16日17:00台风“山竹”在广东省登陆。图4、图5分别为16日8:00、17日8:O0海平面等压线图(

5、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10、11题。10.16日8:00到17日8:00A.海南岛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B.北京受冷锋影响强,降温引发冻害C.东海受台风影响,风力加大D.台风中心向西移动,势力逐渐减弱11.台风“山竹”A.中心风力最大,破坏力最强B.水平气流呈现顺时针方向旋转C.使我国雨带北移,北涝南旱D.易引发风暴潮,破坏沿海基础设施沃尔特河是西非第二大河,其流域范围广,水量大,年平均流量可达1200立方米/秒,但大部分在洪水期排入海洋,枯水期最小流量仅为14立方米/秒。为了开发沃尔特河,人们在其下游修建大坝拦水,形成了世

6、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水库——沃尔特水库。图6为沃尔特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13题。12.沃尔特河流域·13·A.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属大西洋水系B.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是流域内主要水汽来源C.多为热带沙漠地区,河水大量下渗D.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季节变化小13.水库建成后可导致A.沃尔特河的流域面积增大B.水库上游河段含沙量减小C.河流人海年径流总量增加D.大坝下游河段枯水期缩短图7是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4、15题。14.图中洋流A.①的水温低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洋流④B.②流经地区纬度低,水

7、温高,为暖流C.③受中纬西风影响,自西北流向东南D.③为寒流,⑤为暖流,③比⑤水温低15.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使流经的地区增温增湿B.②使荒漠延伸至大陆东岸C.③促进高低纬间热量交换D.④⑤交汇处形成著名渔场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径一处石林景观,该石林为花岗岩岩体,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图8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回答第16、17题。

8、·13·16.甲地A.位于半干旱地区,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B.位于地势第一阶梯,气温低,冻融风化显著C.气候湿润,森林分布广,生物风化作用突出D.人口稠密,酸雨危害大,化学风化作用明显17.关于图中“非木之林”表述正确的是A.甲地“石林”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B.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