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论述题总编.docx

生化论述题总编.docx

ID:57825701

大小:27.5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30

生化论述题总编.docx_第1页
生化论述题总编.docx_第2页
生化论述题总编.docx_第3页
生化论述题总编.docx_第4页
生化论述题总编.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化论述题总编.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篇:生物大分子1.简述蛋白质的一至四级结构定义及维持的力一级结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维持的力为肽键,二硫键。二级结构:蛋白质中多肽链主链的局部空间构象,即蛋白质多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排列位置,不涉及氨基酸碱基侧链的构象,维持的力为氢键。三级结构:整条多肽链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其形成和稳定主要靠次级键——疏水作用,离子键(盐键),氢键,范德华力。四级结构:蛋白质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维持的力主要为疏水作用,氢键、离子键(盐键)也参与其中。2、以血红蛋白

2、为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并解释协同效应与变构效应?血红蛋白分子具有四级结构,是由四个亚基组成的四聚体。1、血红蛋白含有血红素辅基,由4个吡咯环通过4个甲炔基相连成一个环形,亚铁离子居于环中央。亚铁离子有6个配位键,其中4个与吡咯环的N配位结合,1个配位键与血红蛋白结合,氧则与亚铁离子可逆的结合形成第6个配位键。2、血红蛋白的构象变化影响着与氧的结合能力,血红蛋白能够可逆的结合氧,但血红蛋白各亚基与氧的结合存在着正协同效应。3、血红蛋白的空间构象改变也会引起疾病,如疯牛病。协同效应:一个亚基与

3、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亚基与配体结合能力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变构效应:配体与蛋白质结合后引起亚基构象变化的现象称为变构效应。3.何为蛋白质的变性?有哪些特征?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高温、高压、电离辐射、超声波、紫外线及有机溶剂、重金属盐、强酸强碱等。绝大多数蛋白质分子的变性是不可逆的,少数变性程度较低的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复性。实质:二硫键和非共价

4、键被破坏,而一级结构不改变。变性后,溶解度降低,黏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易被蛋白酶水解。4.比较蛋白质α-螺旋与DNA双螺旋的结构蛋白质α螺旋:1、多肽链主链围绕中心作右手螺旋上升2、AA侧链伸向螺旋外侧3、每个肽键N-H与第四个肽键的C=O形成氢键,氢键方向与螺旋长轴基本平行4、每3.6个AA残基螺旋上升一周,螺距为0.54nm。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1、DNA是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亲水的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骨架位于外侧,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间以氢键结合,其中A=T,G≡C称碱基互补。2

5、、是右手螺旋结构,直径2nm,每个螺旋含有10个碱基对,相邻碱基对之间旋转36°,螺距3.4nm,碱基平面间距0.34nm。3、双链结构稳定横向靠互补碱基间的氢键,纵向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碱基堆积力维持,尤以后者重要。5、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维生素B2:FMN(黄素单核苷酸),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维生素PP:NAD+,NADP+.(辅酶I,辅酶II)维生素B6: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泛酸:辅酶A。6、试比较三种可逆性抑制剂作用的特点⑴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①抑制剂和底物的结构相似;②抑制剂

6、的程度与抑制剂浓度[I]成正比,与底物浓度[S]成反比;③Km值增大;④Vm不变。⑵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①抑制剂和底物的结构不相似;②抑制剂的程度与抑制剂浓度[I]成正比,与底物浓度[S]无关;③Km值不变;④Vm降低。⑶反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①抑制剂和底物的结构不相似;②抑制剂的程度与抑制剂浓度[I]成正比,与底物浓度[S]无关;③Km值减小;④Vm降低。第二篇:物质代谢1、简述糖代谢的关键酶糖的无氧分解: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糖的有氧氧化: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丙酮酸脱氢

7、酶,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a—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糖异生: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糖原降解:磷酸化酶。糖原合成:糖原合酶。2、简述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的生理学意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①迅速提供能量,当机体缺氧或剧烈运动时,肌肉局部血流不足,能量主要通过糖酵解获得;②机体少数组织获能的必需途径,如神经、白细胞、骨髓等。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主要靠糖酵解供能。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①糖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得能量

8、的主要方式:1分子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可生成30—32分子ATP。②.三羧酸循环是体内营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通路:三羧酸循环不仅是糖氧化分解的ATP生成的主要环节,也是脂肪、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通路和ATP生成的主要环节。③三羧酸循环是体内物质代谢相互联系的枢纽。3.简述磷酸戊糖途径和糖异生的生理意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1、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5-磷酸核糖。2、提供NADPH+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①NADPH+H+是许多反应的供氢体;②NADPH+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