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说木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说木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

ID:57842099

大小:6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31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说木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说木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说木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说木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说木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木叶》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古诗词名句;学习理解古诗词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2、根据诗歌语言的特点,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重点难点:1、理解“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木叶”与“落木”的不同意味,了解其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差别;“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的理解2、学习文章由“木叶”这一特殊意象入手分析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从小处着手的写法教学分析:本课作者从“木叶”说起谈论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言在此而意在彼”——要注意读出诗歌概念后的意味,深入浅出。引导学生真正读进去,并不是一篇十分难于理解的课文,关键在于引导,问题的科学

2、设置。教学过程与环节:一、导入新课,走近文本1、导入新课:【学生活动】学生共同背诵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阐述个人对诗句的境界的感受。【教师点拨、整合】杜甫的这两句诗历来以境界阔达闻名,在极其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浑灏奔放的气势,重要的因素是“落木”传递出了这种意境。让我们一同走进林庚的《说“木叶”》,详细探究其中的奥妙。2、【走近作者】林庚(多媒体补充:“清华园四大剑客”“盛唐气象”“少年精神”)【学生活动】利用有关资料,对作者自然情况以及文学成就、创作主张进行自学了解3、【明确目标】多媒体展示(略)二、阅读文本整体感知【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3、1、【基础自测】(运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识记字词,做好读书笔记)袅袅柳恽沈佺期传诵传颂;洗练;不落于言筌者疏朗万应锭2、【积累名句】(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全诗内容,做好读书笔记)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③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④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⑤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3、【阅读文本整体把握】【问题投放】文题“说‘木叶’”表明了作者的论题,作者就此论题阐述了自己怎样的看法?【学生活动】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语句。思考讨论并作出回答。【教师点拨】论题只是表明了论述的范围,并不是作者的观点体现。依据说理的思维格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再结合关键性的语句

4、,可以很快的梳理出文章的脉络层次,便于理解作者的真实写作目的。【整合答案】作者从传统的意象“木叶”入手,论述了古代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板书展示本文的论述层次)4用心爱心专心说“木叶”第一部分(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即“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并且形象的关键就在一个“木”字。第二部分(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即“含有落叶的因素”,“有颜色的暗示性”(“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的原因)第三部分(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一、析段研句突破重难(点)【问题投放】作者在论述时,引用了大量的诗

5、句。结合作者的诗句,体会传递的意境有什麽不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和问题探究。①按字义分析,“木”、“树”含义差不多,可是古人写诗为什么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呢?②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③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区别【学生活动】圈画有关诗句,小组合作研讨。组间交流共享、补充完善。体会“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不同意味,了解其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差别。【教师点拨】抓关键语句,删繁就简,突出特征。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利于理解。【整合答案】②树木艺术特征繁茂的枝叶枝叶的绿色枝干褐绿色木质的树

6、干,落叶的因素,黄色、干燥的质感意思情味饱满疏朗适用场合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秋风叶落①古人常借深秋季节写离人游子的愁绪,所以他们对“秋”有特殊的敏感。写“秋”,莫过于写叶子凋零的树木。尽管“木”与“树”含义差不多,但人们由“木”和“树”这两个字所产生的联想却很不相同。①“木”→(潜在的形象)木头、木料、木板→(联想)树干→疏朗→秋天→离人游子的愁绪。“树”→(潜在形象)满树的叶子→(联想)饱满→不是秋天≠离人游子的愁绪。综上所述,古人为了借秋景写愁绪,在诗中常用“木”(木叶)而不用“树”(树叶)③“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十分一致,它们都带有密密

7、层层浓阴的联想。因此“树叶”可简化为“叶”。“木叶”:“木”具有一般“木头”“木料”“木板”4用心爱心专心的影子,使人常想起树干,很少会想到叶子。“叶”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木”与“叶”的形象是不一致的。“落木”与“落叶”的不同: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而“落木”比“木叶”还进一层,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清秋气息和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问题投放】结合文段分析,请概括文中论述的“木叶”的艺术特征。【学生活动】逐段进行整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