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docx

ID:57844360

大小:18.8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31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练习2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练习2教材分析:  这个练习共安排了5道题目:  1.学用字词句  这道题目把学习”字词句”与”理解、积累、运用“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练习,使学生对表示颜色的词有进一步的认识。  2.学写钢笔字  重点把握好“驾、碧、望“这三个字的结构。  3.读读背背  八条成语都是以“有”字开头的,读起来押韵上口有节奏感。  古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清明》,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该诗语言明白浅显却意味深远。  4.口语交际  此项练习的话题是同学们感兴趣的春游活动。  5.学写毛笔字  本次的练习是“撇折”。

2、教学目标  1.学习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好钢笔字,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清明》。  2.说话练习和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  学习并灵活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口语交际。课时划分三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部分(学用字词句)  1.自读短文,用“”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交流找出的词语。  3.指名朗读,边读边想象天空的美丽。  4.去掉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朗读,体会其作用。  5.指导朗读例文。  6.回忆我们生活或学习中积累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7.用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说一句话。  8.自读

3、教材所给的那段话,填空。  9.讨论交流:为什么填这些颜色的词合适?  10.指导学生朗读。  11.齐读。  二、教学第二部分(写好钢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驾”,“碧”,“望”这三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到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驾”。  ①出示“驾”,引导学生观察它的结构。  ②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驾”字,提醒学生注意,上分下合,但上面不能分得太开。  ③学生练习描写“驾”。  ④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碧”和“望

4、”字。仿写时要先看清楚范字,再动笔写。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临写,教师个别进行辅导,教室里要保持安静,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练字。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学生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第二课时一、教学第三部分(读读背背)  1、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读八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八个成语的意思  (有难度的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①学生自

5、由练读  ②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  ①集体齐背  ②指名背  2、背诵古诗《清明》  (1)指名读题目。  师生谈话: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在中国传统习俗中在清明节人们一般会做什么呢?  (2)学生自己试着读古诗  (3)学习古诗  ①读诗的前两句,讨论:在清明节人们都要去凭吊死去的亲友。诗人此时走在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的前两句,读出诗人哀伤苦闷的心情。  ③于是诗人想到用酒来排解此时的忧愁,可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恰巧遇到一位放牛归来的小牧童

6、。诗人会问他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读读诗的后两句,结合插图说一说。  ④看到远处飘扬的杏花酒家的招牌,诗人的心情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你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4)练习  学生自读,自背  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四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2、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写毛笔字的要求  (2)出示卡片,让学生说出笔画的名称(撇折)  (3)指导书写“撇折”  “东”的撇折写时要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出笔锋向右横出,顿笔回锋收笔。“会”的撇折与“东”略有不同:藏锋起笔,向左撇出,至折

7、出笔锋向右横出顺势变挑。  (4)学生练习描写“撇折”  (5)指导书写“东”和“会”  3、练习第三课时  教学口语交际  1.审题  2.指导  (1)读懂题目,知道这个题目提出的要求。  (2)分组讨论,这次春游去哪儿,可以安排那些活动,春游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小组长汇报,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  (4)每位同学自由练说  (5)同桌相互练说  3、练习  (1)小组里选出的代表向全班同学作介绍  (2)全班同学讨论,评议,对说得好的同

8、学进行表扬,对说得有问题的同学给予纠正和指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