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教科版语文教学实录.doc

五上教科版语文教学实录.doc

ID:57851417

大小:31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01

五上教科版语文教学实录.doc_第1页
五上教科版语文教学实录.doc_第2页
五上教科版语文教学实录.doc_第3页
五上教科版语文教学实录.doc_第4页
五上教科版语文教学实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上教科版语文教学实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平线》教学实录师:有同学看过地平线和了解地平线呢?生:天和地相交的线叫地平线。师:1为什么不叫海平线呢?课文中可以读到一道道的地平线,看图。2出示生字:渭咀嚼3观察“渭”,他可能跟什么有关?4出示渭河,老师介绍,说说你有什么感觉?5咀嚼连起来读?什么意思?6文中有哪些词语写到地平线?指名读有关“地平线”的句子。他读的地平线和你们画的地平线一样吗?生:自然地平线,人生地平线师:板书,能用一句话将课文内容概括一下吗?自言自语生:作者作者小时侯追求自然地平线,长大了追求人生地平线。师:板书“追”,这就是文章的内容,今天,老师和大家就来一同了解这两条地平线。读

2、读课文2—12段,想:自然地平线有什么特点?生:自主学习生1:是永远走不到的生2:是个迷?师:永远走不到和是个迷有什么联系?生:因为……所以……师:还找到了自然地平线有什么特点:生:离我们看像很近,但永远赶不上。师:出示课文,想,到底有什么特点?生:天和地不再交叉。……师:拿出食指,画出地平线。一道线,在天地交叉处,很亮的线。生:个别读师:你有什么感受?生:……觉得很奇特;……觉得非常奇妙;师:第一眼看到,是多么惊奇呀!读,就是这么一条线,带着作者去追寻。找出作者追寻地平线的段落。(了解学生想读哪一段)  生:个别读第一次追寻和第二次追寻。  师:认真读4

3、和12节,你能体会到什么呢?提醒,从作者的心情去体会。  生:带着问题自由读。  生1:作者第一次好奇,去追,第二次气馁了。  生2:从“拼命”可以想看个究竟。  师:为什么要“拼命”  生:想看个究竟  生:……  师:……读出了淡淡的失落,请捧起书再读,  生:自由读。  师:分角色读,就能读出不同的心情。  生:分角色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声音有点细,角色最好换一下;……  师生分角色读,要求读出孩子急切的心情。  师:作者从老人那里得到一个答案,是个迷。他坐在地上开始咀嚼,师读课文  这里的咀嚼什么意思?咀嚼老人的话,他有了什么样的收获是

4、什么?  生:咀嚼是反复地读,咀嚼出了地平线是个迷。  师:我坐在地上,咀嚼着老人的话,读,我坐在地上,咀嚼着老人的话,再读,我坐在地上,咀嚼着老人的话,再读。作者咀嚼出了什么?  生:第一次咀嚼觉得是个迷,第二次他觉得是个迷就应该去解,第三次反问觉得……  师:我们也要跟着作者去咀嚼。读,长大后的作者继续在追求地平线吗?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里的地平线怎么理解?  生:是一个人生的目标;没有最好,但有更好,要一直追求;是一个不停的目标……  师:作者追求人生的地平线,他得到了什么?读最后一句  请圈出老师写出的词语:新鲜乐趣精力  这里的问好是什么

5、意思?  师:为什么说追求地平线,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生:谈领悟和感受。《张石匠拜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3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3、领悟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并能续写故事。二、过程和方法读中感悟自主合作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一个人即使有高超的技艺也不能骄傲自满,因为天外有天,艺无止境。学习张石匠和小伙子的美好品格。教学重、难点:揣摩人物性格,体会艺无止境的道理。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算盘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在民间,有许多擅长某些手

6、艺的人,我们统称为工匠。太行山脚下有一位张石匠,他手艺高超、远近闻名,可他还要拜师,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民间故事——《张石匠拜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文中画出本课会认会写的字。(二)出示小黑板,检查预习情况(三)指生读,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指导。)(四)、老师发现同学们读课文非常认真、非常投入,相信一定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的是张石匠手艺高超,但是愿意自夸,在与一个小伙子比试手艺时,连连失

7、败,他服输了,愿拜小伙子为师的故事。1、(评价语:你的概括能力很强,语言表述也很准确。)张石匠是一位手艺高超,远近闻名的老石匠了,是什么原因让他要拜一个小伙子为师呢?指名说:比试连连失败。2、那么我们可以按照比试前、比试中和比试后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这三部分分别在课文的哪几段?学生回答:比试前(1-5),比试中(6-9),比试后(10)。三、品读感悟(一)、分析理解比试前的内容。1、师:下面让我们来到太行山脚下,看看比试前的情景。请同学们自由读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张石匠和小伙子的对话,感受一下两个人不同的态度。2、师:傲慢的张

8、石匠又吹上牛了,他说他的技能无人能比,“无人能比”是什么意思?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