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华教学案例.doc

李顺华教学案例.doc

ID:57852693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1

李顺华教学案例.doc_第1页
李顺华教学案例.doc_第2页
李顺华教学案例.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李顺华教学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蒲河九年制学校李顺华一位老师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有这样一个片段:师: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就是靠着这样的脚往上爬的,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呢?请大家自学第4自然段,根据我们从前学习课文的方法,提出几条自学建议,我请一位同学先说说,大家看这样学行不行。生:第4自然段自学建议:1、读书,用横线画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句子,用“O”标出写怎么爬的词语。2、结合爬山虎不同时期脚的不同形状,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可以边说边用手指在课桌上做动作。师:这样学行不行?生:行!(生读、画、说、做)师:哪个小组的同学能把你们找的重点句子、重点词语汇报一下?生:“爬山虎

2、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重点词语是“触、变、巴、拉、贴”师:能够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把爬山虎的脚往上爬的动作演出来吗?(生边解说边表演)师:这位同学能不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生:书上写“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从这们“变”字可以看出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变前是细丝,细丝很细,挨在墙上没多大劲,所以就轻轻地“触”。后来变成了小圆片,面积增大了,我就用劲地巴。”师:昨天我让同学们查找了有关爬山虎的资料,谁对“小圆片”的知识有所了解?生:我从资

3、料上知道小圆片是吸盘,有很强的引力,吸在墙上不容易掉。师:细丝挨着墙时用“触”,小圆片挨着墙时用“巴”。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叶圣陶爷爷用词是多么准确啊!请这位同学继续讲。生:……师:谁评一评他说、演得怎么样?(生自由评价。)师:观察真细致。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而不是我们平常说的一步一步向前走。从这里,我们又一次体会到叶老的观察是多么细致,用词是多么准确。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我的想法:以上片断充分体现了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学生自主参与是活动产生的基础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合作、探究,课堂中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圈点批注、添画爬山虎的脚、演爬山虎怎么爬,品味语言等一系列

4、活动,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片断中,无论对问题的解决,还是词句的感悟,都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在充分感受和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的。教师没有以自己的思想束缚或代替学生,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内容自己领会,激励学生动手演示,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