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顽劣学生.docx

如何对待顽劣学生.docx

ID:57863180

大小:28.1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1

如何对待顽劣学生.docx_第1页
如何对待顽劣学生.docx_第2页
如何对待顽劣学生.docx_第3页
如何对待顽劣学生.docx_第4页
如何对待顽劣学生.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对待顽劣学生.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惩戒教育,让我们称绿色惩戒教育,作为一种正面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实施批评、处罚手段使犯错误的学生受罚感到震动和苦痛,但又不损害其身心健康,从而使其认识并改正自身过失的一种教育方式。   其出发点在于对学生的关怀爱护、不侮辱学生人格和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最终目的则在于教育,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惩,即处罚;戒,即警戒。惩戒,即通过处罚来达到警戒的目的。可见,惩只是手段,戒才是目的。作为同一过程的手段和目的,惩和戒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随着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以表扬、赞赏为特征的“赏识教育”“爱心教育”“激

2、励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亮点和主流的,因为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及人性化的教育和管理理念。然而“惩戒教育”也随之日渐淡化甚至成为教育不可逾越、触及的红色警戒线。   教育是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全盘否定惩戒教育是不是使现代教育潜伏着另外一种危机?我们是不是该对惩戒教育重新客观地予以审视与评价?      某学校开学第一天的教职工大会上,党总支书记讲话说:“学生家长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追求,学生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追求”要求老师时刻注意说出的每一句话不要伤害到学生的心灵,不要引起家长的不满。   正因为如此,面对多次光着膀子大摇打摆走

3、进教室的学生,有的上课老师竟视而不见,不闻不问;面对屡次迟到竟破门如入无人之境的学生,有的上课教师也不敢让他停下脚步;面对在课堂上左顾右盼乱打乱闹的学生,有的教师不敢严肃地让该生站起来……   班主任研讨会上研讨的内容更多的是:对学生要“宽容”、“耐心”、“爱心”、“理解”这一永恒而亮丽的主题。   老师为何有太多的无奈?教育为何变得如此无力苍白?惩戒教育是否真的该退出教育的舞台,师生平等,真的要平等到不要教师的尊严?   难道现代教育真的只需要“温柔”而不需要“严肃”强制和惩戒?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潜伏着另外一种危机—矫枉过当?    

4、试问,多次光着膀子大摇大摆走进教室的学生,这是不是对严肃课堂的一种亵渎?   屡次迟到破门如入无人之境的学生,这是不是对听课学生权利的一种侵害?   课堂上左顾右盼打闹说笑的学生,这是不是对专心讲课和听课的一种影响?   少数在学校恣意放纵,干扰、违犯学校纪律的学生,是不是对遵纪守法的好学生的侵权和不公?   一、不能片面地夸大了惩戒教育的负面影响  (一)、片面地夸大了惩戒教育的负面影响,会使教育走向极端。  惩戒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不是万能的,有时甚至有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学生遭受惩罚后而厌学、弃学,甚至轻生厌世。事件发生之后,人们往

5、往统统归罪于“惩戒教育”。媒体报道也时而以特写、大写方式曝光。家长一旦对老师不满,学生一时对老师有意见,学校往往不做调查,为息事宁人而先安顿学生,安抚家长,将教师打入冷宫。  媒体为增加“新闻亮点”,或赶“时尚”而大肆加以渲染,混淆了公众视听,无疑会对正常教育造成影响。特别是将学生遭受挫折后的不当行为,片面地归因于惩戒教育是不正确的,有悖于辩证唯物主义中内外因相互作用论的思想。   (二)、片面地夸大了惩戒教育的负面影响,会使教师在夹缝中寻求生存与发展  当前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普遍,人人爱子心切。很多家长往往口是心非,表面上虽然承认学

6、校和教师的惩戒权,但实际上还是将子女视为自己的私有物,丝毫不能容忍他人予以“侵害”。一旦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惩戒”,就会“得理”不让。 有一个学生和班级其它学生发生矛盾,家长不找老师竟直接冲到正在上课的教室,政教处及时对她的行为进行制止,她很不满,竟来政教处大吵大闹,事后还到教育局上告。其实,她没有理由如此“放纵”,但她和社会一些人一样认为:家长告学校、告老师,一告就“灵”……   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与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就极力倡导教师要珍爱学生、善待学生,一味地强调教师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赞扬。“学生家长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追求,学

7、生的要求就是我们的追求”要求老师要时刻注意说出的每一句话不要伤害到学生的心灵,不要引起家长的不满。   这种价值取向无疑限制了教师必要的惩戒教育的行为。特别是一些学校在教师实施正当的惩戒教育遭到非议时,不竭力维护教师的合理教学行为,反而不惜以惩处教师达到息事宁人或符合“时尚”的目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教师实施正当的惩戒教育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受制于社会、学校,在教育工作中如履薄冰。很多教师遵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对学生多表扬赞赏,对一些学生在校,甚至是课堂上的不良行为采取躲避、回避,少说为佳的态度,对惩戒教育采取不

8、作为的态度这样,既赢得学校领导的赞赏,圆满完成任务,又不得罪所谓“违纪生”避免惹祸上身,落得清闲。实际上这是教师在社会与学校的夹缝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一种自保性措施,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却客观上纵容了不良行为的滋生,给教育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