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历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历

ID:5786875

大小:1.23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2-24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历_第1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历_第2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历_第3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历_第4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历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浙高国荣史出名门博客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解析版)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

2、农业技术的重要性3.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答案】B【解析】12浙高国荣史出名门博客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结合所学知识,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4.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

3、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B.不具有普适性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具有借鉴意义5.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这种观点A.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B.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C.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D.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12浙高国荣史出名门博客考点:近

4、代科学技术·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6.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7.《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

5、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12浙高国荣史出名门博客8.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9.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

6、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12浙高国荣史出名门博客10.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②独立的管理体制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④市场调节为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11.下列四幅地图所反映的国际局势,与联合国大会决议相关的是12浙高国荣史出名门博客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

7、。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12浙高国荣史出名门博客(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6分)材料二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2)指出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

8、的。为实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