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陆道培).doc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陆道培).doc

ID:57899038

大小:1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陆道培).doc_第1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陆道培).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陆道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陆道培)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它的特点是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这些白细胞在骨髓内聚集,抑制骨髓的正常造血;并且能够通过血液在全身扩散,导致病人出现贫血、容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等。  发病率  慢性白血病按细胞类型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三型,我国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为多见,其临床特点病程缓慢,粒细胞明显增多,可有脾肿大。慢粒以中年最多见,且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原因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因仍未明确,但认为费城染色体与该病密切相关,大约有90至95%的病人出现费城染色体。  高危人群 

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恶性肿瘤,大约占所有癌症的0.3%,占成人白血病的20%;一般人群中,大约每10万有1至2个人患有该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但以50岁以上的人群最常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男性比女性更常见。  病种分类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缓慢,根据骨髓中白血病细胞的数量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三个期: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其中,大约有90%病人诊断时为慢性期,每年约3%至4%慢性期进展为急变期。  疾病诊断  慢性期  1.白细胞增多(一般>50×109/L,范围20to>500×109/L))。  2.外

3、周血碱性粒细胞增多。  3.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5%,可见大量中晚幼粒细胞。  加速期  1.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10–19%。  2.外周血碱性粒细胞≥20%。  3.持续血小板减少。  4.出现白血病细胞克隆进化的细胞遗传学。  急变期  1.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20%。  2.骨髓外原始细胞侵犯。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依赖于疾病的分期、年龄和健康状况等。  疾病症状  因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比较缓慢,所以很多病人没有症状,尤其在早期的病人,随着疾病的进展,白血病破坏骨髓正常造血功能,浸润器官,引起了明显但非特异的症状。包含有:  1.贫血

4、: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或活动后气促等;  2.反复感染且不易治好:主要由于缺少正常的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  3.出血倾向:容易出血、出血不止、牙龈出血、大便出血及月经不规则出血等,由于血小板减少引起;  4.脾大、不明原因的消瘦及盗汗等。  治疗方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化学药物治疗、干扰素治疗、放射治疗、白细胞去除术、骨髓移植等。  1.化疗  药物主要起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目前应用较多的有羟基脲、马利兰以及我国从中药青黛中提取的靛玉红、甲异靛等。其他的药物如:苯丙酸氮芥、6一琉基嘌吟等,虽然对慢粒

5、有一定效果,但并无特别优点,有的疗效较低,故临床上应用不多。  2.干扰素  有抗病毒、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对慢粒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特点是能减少慢粒的异常细胞克隆。  3.X线  脾区深部照射治疗,在本世纪初是治疗慢粒的标准方法。但近20年自化疗药物问世以来,放射治疗已很少应用。但当病人脾脏较大,估计化疗不能缩小者,可使用放疗以缩小脾脏。  4.白细胞去除术  是用血细胞分离器把病人的白细胞去掉,一般是在化疗前病人的白细胞数在500x109/升(50万/微升)以上时应用,但此法费时且较昂贵。  5.骨髓移植  一般适用于年龄不超过45岁在慢性期的

6、病人,以亲兄弟姐妹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同的异基因骨髓或HLA相配的无关供髓者的骨髓作移植。也可采用自身干细胞作骨髓移植,但复发率较高。  并发症  ①脾脏肿大:多数病人在慢性期即可发现;晚期病人几乎都有脾肿大。70%病人在诊断时会发现此体征,严重者可有左上腹沉重不适、食后饱胀感。若脾脏巨大伸人盆腔可出现坠痛感,亦可发生脾栓塞、脾出血及脾周围炎。  ②肝脏和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在一部分病人中存在;淋巴结肿大在早期病人相对少见,但可作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的首发征象。  ③胸骨压痛。  ④其他表现:发热、贫血和出血症状可出现在不同病人。  慢性粒细胞

7、白血病主要依靠血常规、骨髓穿刺活检来诊断的;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升高和骨髓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堆积。  护理问题  1.有感染的危险——与慢粒正常粒细胞减少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慢粒贫血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慢粒疾病知识。  4.潜在并发症:加速期至急性变期。  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  2.饮食  3.症状护理  4.药物护理  5.病情观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