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紫外诱变获得并筛选植酸酶高产菌株.docx

运用紫外诱变获得并筛选植酸酶高产菌株.docx

ID:57911326

大小:20.34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03

运用紫外诱变获得并筛选植酸酶高产菌株.docx_第1页
运用紫外诱变获得并筛选植酸酶高产菌株.docx_第2页
运用紫外诱变获得并筛选植酸酶高产菌株.docx_第3页
运用紫外诱变获得并筛选植酸酶高产菌株.docx_第4页
运用紫外诱变获得并筛选植酸酶高产菌株.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用紫外诱变获得并筛选植酸酶高产菌株.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应用微生物技术实验设计班级:姓名:学号:运用紫外诱变获得并筛选植酸酶高产菌株一.实验目的1.学会从土壤中筛选到植酸酶菌株。2.掌握紫外诱变菌株的方法。3.学会从变异的菌株中筛选高产菌。二.实验原理植酸(又称为肌醇六磷酸)在多种植物组织(特别是米糠与种子)中作为磷的主要储存形式,其结构是肌醇的6个羟基均被磷酸酯化生成的肌醇衍生物。植酸以植酸钙镁钾盐的形式广泛存在于植物种子内,也存在于动物有核红细胞内,可促进氧合血红蛋白中氧的释放,改善血红细胞功能,延长血红细胞的生存期。植酸本身就是对人体有益的营养品,植

2、酸在人体内水解产物为肌醇和磷脂,前者具有抗衰老作用,后者是人体细胞重要组成部分。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其盐类水解为肌醇与磷酸(盐)的一类酶的总称,属磷酸单酯水解酶。具有特殊的空间结构。植酸酶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能分解饲料中的植酸,形成禽畜可利用的磷酸,提高饲料中有机磷的利用率,减少添加无机磷,降低饲料成本,减轻磷污染,同时解除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微生物的自然变异作为基础的筛选菌种的机率并不很高。因为自发突变率小,一个基因的自发突变率仅为10-6

3、~10-10左右。为了加大突变频率,可采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进行诱发突变。物理因素中目前使用得最方便且十分有效是UV,UV诱变一般采用15w的紫外灭菌灯,其光谱比较集中在253.7nm处,这与DNA的吸收波长一致,可引起DNA分子结构发生变化,特别是嘧啶间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从而引起菌种的遗传特性发生变易。在生产和科研中可利用此法获得突变株。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植酸酶高产菌株,利用紫外线对该菌株进行诱变提高植酸酶产量,并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 凝胶

4、过滤层析对植酸酶进行分离纯化。三.实验材料1.材料(1)筛选培养基:1%植酸钙,3%葡萄糖,200U/ml青霉素钠,0.5%NH4NO3,0.05%KCl,0.003%,MnSO4.4H2O,0.05%MgSO4.7H2O,0.003%FeSO4·7H2O,1.5%琼脂,pH5.5。(2)液体发酵培养基:1.5%葡萄糖,0.3%蛋白胨,0.2%(NH4)2SO4,0.05%MgSO4·7H2O,0.05%KCl,0.003%MnSO4·4H2O,0.003%FeSO4.7H2O,pH5.5。(3)查氏

5、合成培养基:硝酸钠2g,磷酸氢二钾1g,氯化钾0.5g,硫酸镁0.5g,硫酸亚铁0.01g,蔗糖30g,琼脂15~20g,水1000mL,pH自然,121℃灭菌20min。(4)斜面培养基:0.05%MgS04·7H2O,0.003%MnSO4·7H2O,0.003%FeSO4·7H20,麸皮汁100ml,1.5~2%琼脂,pH5.5。(5)土壤:去除土层表面枯枝、杂草和砂石,收集距表层5cm-10cm的土壤。2.仪器水浴锅、培养箱、烧杯、培养皿、灭菌锅、漏斗、试管、摇床、分光光度计、pH试纸、电炉、

6、干燥箱、超净工作台、移液管等四.实验步骤1.流程土壤样品稀释液测量各透明圈与菌落直径的大小 初筛保藏菌种 菌种鉴定复筛4 6 8 10 去离子水(ml) 2 1.6 1.2 0.8 0.4 0 钒钼终止液 2 2 2 2 2 2 OD值        按表1加入试剂后,在415nm波长下测OD值,并绘制标准曲线。  复筛测酶活保藏菌种制备单孢子菌悬液紫外诱变 4 6 8 10 去离子水(ml) 2 1.6 1.2 0.8 0.4 0 钒钼终止液 2 2 2 2 2 2 OD值        按表1加入

7、试剂后,在415nm波长下测OD值,并绘制标准曲线。  复筛 菌种鉴定 紫外诱4 6 8 10 去离子水(ml) 2 1.6 1.2 0.8 0.4 0 钒钼终止液 2 2 2 2 2 2 OD值        按表1加入试剂后,在415nm波长下测OD值,并绘制标准曲线。  复筛 菌种鉴定 紫外诱变平板初筛摇床复筛 测酶活 保藏菌种分离纯化 2.方法(1)菌株的筛选:土壤样品稀释1×10^5倍,涂布于筛选培养基上,30℃培养72h,挑取产生透明圈的菌株。对初筛得到的菌株进行摇瓶复筛,在220r/mi

8、n的转速下发酵培养,测其酶活。-[崔志芳,刘娜,季爱云.植酸酶产生菌的快速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J].中国酿造.2010(07)](2)酶活的测定:钒钼酸铵法略加改进后进行测定。取1ml粗酶液加入2ml植酸钠溶液并摇匀(对照加入2ml钒钼终止液),37℃保温反应30min,立即加入2ml钒钼终止液(对照加入2ml植酸钠溶液),415nm测OD值,参照磷标准曲线计算酶活。酶活定义:按上述方法,在pH5.5的条件下,每分钟从0.0051mol的植酸钠溶液中释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