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慷慨悲凉的巧妙的“招贤歌”.doc

一曲慷慨悲凉的巧妙的“招贤歌”.doc

ID:57913409

大小: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03

一曲慷慨悲凉的巧妙的“招贤歌”.doc_第1页
一曲慷慨悲凉的巧妙的“招贤歌”.doc_第2页
一曲慷慨悲凉的巧妙的“招贤歌”.doc_第3页
一曲慷慨悲凉的巧妙的“招贤歌”.doc_第4页
一曲慷慨悲凉的巧妙的“招贤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曲慷慨悲凉的巧妙的“招贤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曲慷慨悲凉的巧妙的“招贤歌”——《短歌行》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高中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古诗就是跳跃的五线谱。所以,在新课标背景下古诗的教学是在指导诵读的基础上,真正以学生的自悟为主,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在合作对话、互相促进的开放式探究学习中充分领悟诗歌的美妙意境和丰富的内涵,获得美的享受和志趣品格、情操的熏陶。同时让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增强文化底蕴

2、。 二、设计方案: 一、三维目标与任务1、三维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   了解曹操的生平思想、其诗作特点及作品地位。提高学生赏诗的水平。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名家诵读及师生反复诵读,学生在初步感知诗歌的基础上,运用探究法让学生自设几个探究性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通过课堂讨论激发思维,得出结论。教师可以指导以“忧”字为切入点,结合当时史实、本诗创作背景及诗歌本身来加深学生对曹操的求贤若渴的思想情感的理解;体悟诗歌语言,学会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与深沉悲凉的艺术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3、并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人物。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内容。诗人以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生命的忧患,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的情怀。执教者用一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一代枭雄曹操其人其诗;反复诵读,以诵读增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借助于课外书籍、网络资源来拓宽视野,了解历史上的曹操与文学作品中的曹操之差异。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喜欢自主学

4、习,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而且已具备了一定古文言知识和古诗词的文学常识,能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已熟练掌握上网浏览资料的能力。三、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1、学习环境选择(打√)(1)多媒体教室(√)(2)局域网(√)(3)城域网(4)校园网(√)(5)Internet(√)(6)其它2、学习资源类型(打√)(1)课件(√)(2)工具(3)专题学习网站(√)(4)多媒体资源库(5)案例库(6)题库(7)网络课程(8)其它(√)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   设有《短歌行》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查阅的软件,帮助学生了解三国时代的资料、

5、简短视频、精美的图片及文字介绍等,还给学生提供了后续学习的建设性意见,更多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四、学习情境创设1、学习情境类型(打√)(1)真实情境(2)问题性情境(√)(3)虚拟情境(√)(4)其它2、学习情境设计问题性情境,提出学习任务:对曹操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你心目中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导补充后,参考多媒体多媒体显示:1、许邵:“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2、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3、毛泽东认定他是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4、《易中天品

6、三国》中说,最有争议的是他的人品,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二、解题:《乐府解题》根据《古诗》“长歌正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都认为是指歌声长短而言。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短歌行》既有短歌的微吟低徊的特色,又有曹操独自的“慷慨悲凉”的风格。学习时请同学们注意这一点。三、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一说,此诗创作于赤壁之战前夕;一说,此诗创作于赤壁

7、之战后,是曹操感慨人才缺乏的作品。四、诵读课文1、播放音频文件——名家朗诵《短歌行》学生正音,教师说明不同版本情况:“慨当以慷”应念(kǎi)音频文件念成(kài)“何时可掇?”应念(duō)音频文件念成(chù)其它版本为“何时可辍?(chuò)”(音频朗诵出错)“明明如月”其它版本为“皎皎如月”,“何枝可依”其它版本为“无枝可依”,“海不厌深”其它版本为“水不厌深”,2、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节奏、感情。3、学生自读,注意模仿。4、全班齐读,注意名家和教师的感情处理。五、研读1、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学生回答2、忧什么?学生回答多

8、媒体显示供学生参考: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人生短暂、人才难求研读一: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学生分组讨论,由小组长总结发言,师生补充后,参考多媒体多媒体显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