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doc

浅谈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doc

ID:57918755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4

浅谈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doc_第1页
浅谈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doc_第2页
浅谈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doc_第3页
浅谈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摘耍:木文介绍了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病害症状和病害的危害影响,提出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条件;病害症状;防治措施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发生的水稻病毒病。受耕作制度、农田气候、虫源基数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病在我县有逐年上升发展的趋势,成为我县水稻的突发性病害,是我县水稻牛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给我县水稻生产带來严重的威胁。一、危害症状1、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病的主要症状是:植株矮缩丛生,分菓增多,心叶扭曲皱缩,叶片僵硬,叶色浓绿,在叶背的叶脉、叶鞘及茎秆表面有初现蜡

2、白色、后变黑褐色的短条状突起。(1)苗期发病,叶片颜色深绿,心叶叶片短小而刚直,其叶鞘被包裹在下叶叶鞘里心叶抽生缓慢,叶片弯曲皱缩,节间距离缩短,叶枕重迭或错位,病株严重矮化,不能抽穗。(2)分篥期发病,分篥增多而从生,上部数张叶片的叶枕重叠,心叶破下叶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主茎及早生分篥能抽穗,但穗小且多“半包穗”或“包颈穗”似侏儒症。(3)拔节期发病,病株稍矮缩,能抽穗,但实粒数减少。(4)抽穗期:全株矮缩从生,有的能抽穗,但迟而小,半包在叶鞘里,佥9叶短小而刚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摺,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

3、条脉肿。这是当前该病的突出病状。二、发病机理和侵染循环1、发病机理:水稻黑条矮缩病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侵染发病,该病毒主要在大小麦和禾本科杂草内越冬,主要以灰飞虱(少部分以白背飞虱)传毒,灰飞虱在带病寄主作物上吸毒后,病毒先在消化管增殖,经体液至唾液,再传给植物,获毒灰飞虱可终生传毒,以高龄若虫和成虫传毒,卵不能传毒,一般传毒需10多个小时,最短5-20分钟,一只灰飞虱一般传毒5-18粒谷秧,最多可传12粒谷秧。水稻苗龄越小越易感病,潜育期短,一般潜育期20-25天;秧龄达7叶以上潜育期长达40-50天。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水稻上有二个发病高峰,第一个高峰为秧

4、苗期侵染在大田移栽后10—15天发生,第二个高峰为本叩初期侵染在齐穗前后发生。2、侵染循环:灰飞虱在本地一年发生5-6代,大多以3—4龄若虫在大小麦田、休闲田及田顷、沟边、路边杂草上过冬,并引起有关寄主植物发病。翌年3-4月羽化为成虫,在越冬场所繁殖的第一代若虫在有病的大小麦和禾本科杂草上吸毒,于4月下旬和5月上中旬逐步迁入水稻秧田,第二代成若虫于6月中下旬从水秧川稻和禾本科朵草上迁入水稻本川,第三代成若虫于7月中下句迁入本田,第四代(8月份)受高温季节影响种群数量相对较少,第5、6代成虫和若虫在水稻收割前迁入麦田或田边杂草上越冬,又将病毒传给大小麦和杂

5、草。三、流行因素1、毒源地:毒源地是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的基础,由于灰飞虱种群口身季节性的迁移扩散,依靠洪水等口然灾害冲带扩散,带毒秧苗人为扩散等因素,使毒源地不断扩大。2、品种抗性:品种之间存在抗性差异,杂交稻汕优63号、华粳6号等均为较感病品种。3、耕作制度:稻田撒麦免耕栽培,稻麦两熟制有利于灰飞虱越冬;有利于灰飞虱持续转化,增加灰飞虱的越冬基数,成为重要的虫口来源。4、秧苗敏感期与灰飞虱盛发期相吻合程度:根据灰飞虱种群数量消长调查和发病消长分析,木地4月底至5月上中旬为稻秧苗期,此时正值第1代成若虫盛发期;6月中旬至7月初为本田初期,此时正值第2

6、、3代成若虫盛发期。四、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1)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良种。在我地可选择连粳7号、武连粳1号、双优205、特优559等冃前发病较轻的品种。(2)选择好秧田位置。秧田宜选择远离病出,提倡集中连片育秧,在播种前做好秧田四周作物或杂草上的灰飞虱防治,阻断迁移传病。(3)加强秧田期管理,推广保健栽培等农业措施,阻止灰飞虱发生和迁移传毒。①耍积极试验、推广防虫网覆盖育秧防虫防病技术。②耍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加强秧苗田间管理,严格控制秧苗长势过稀过嫩过绿,减少灰飞虱诱迁和传毒侵染。③要讲求合理密植,减少侵染机率,减轻发病危害。④有条件的农户应

7、储备一定数量的预备秧苗,对秧苗期防治质量差、本出期发病较重的出块,在水稻移栽后20天内要及时拔除病株(丛),并就地入泥而埋,然后从健丛中掰出一半分菓或用储备秧苗进行补缺,适当加施速效肥,促使稻苗恢复群体生长,减轻危害损失。为因急补救作好准备。2、化学防治(1)做好药剂拌种工作。在种子催芽露白后按杂交稻每公斤干种子拌10%优质毗虫I林(如大丰收)可湿性粉剂10-15克,直接与种子拌匀即可播种,该方法可有效控制苗期灰飞虱传毒和稻蓟马危害。(2)掌握防治适期,选用对口药剂,做好治虱防病,做到统防统治是冃前控制黑条矮缩病的最主要手段。%1在水稻秧苗2—7叶期,每

8、亩用20%唳虫眯100毫升加25%仲丁威100毫升加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