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性苜蓿株系叶片感染假盘菌后酶活性的变化.pdf

不同抗性苜蓿株系叶片感染假盘菌后酶活性的变化.pdf

ID:57922850

大小:369.4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2

不同抗性苜蓿株系叶片感染假盘菌后酶活性的变化.pdf_第1页
不同抗性苜蓿株系叶片感染假盘菌后酶活性的变化.pdf_第2页
不同抗性苜蓿株系叶片感染假盘菌后酶活性的变化.pdf_第3页
不同抗性苜蓿株系叶片感染假盘菌后酶活性的变化.pdf_第4页
不同抗性苜蓿株系叶片感染假盘菌后酶活性的变化.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抗性苜蓿株系叶片感染假盘菌后酶活性的变化.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7卷第3期中国草地学报2015年5月Vo1.37NO.3ChineseJourna1ofGrasslandMay2015文章编号:1673—5021(2015)03—0055—05不同抗性苜蓿株系叶片感染假盘菌后酶活性的变化黄海燕,王瑜,袁庆华,李跃(1.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2.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兰州730070)摘要:采用活体整株接菌法研究苜蓿高抗褐斑病株系DR1111和高感株系DS10在假盘菌诱导不同时间(0d、1d、2d、3d、4d、5d、10d、15d、20d)后叶片多胺氧化酶(PA())、二胺

2、氧化酶(DA())、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假盘菌后高抗病株系和高感病株系的四种酶活性均有提高,接菌后20d内酶活性变化基本上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高抗株系的DAO活性显著高于高感株系(P<0.05),感病株系的SOD活性在第3~10d显著高于抗病株系(P%0.05);高抗株系的PAO和DA()活性峰值出现早于高感株系,而高抗株系的CAT活性峰值则晚于高感株系。关键词:紫花苜蓿;假盘菌;褐斑病;酶活性中图分类号:S541.1;$432.1文献标识码:A苜蓿(MedicagosativaI.)

3、褐斑病是由假盘菌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PsP0Pzz&medicaginis(Lib.)Sacc.]弓I起的,1材料与方法是苜蓿最常见和破坏性较大的病害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l1],病原菌侵染植物体时可引起过氧化氢1.1材料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胺氧化酶(PA())、材料选用经过长期多次杂交、接种鉴定筛选后二胺氧化酶(DAO)、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得到的苜蓿褐斑病高抗株系DR1111和高感株系歧化酶(SOD)等相关代谢酶的活性变化,而这些酶DS10,由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提供。苜在抗病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4、目前,苜蓿褐斑病蓿假盘菌菌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田间病情调查[4]、防治、抗性所牧草试验地生长多年的感病苜蓿植株上采集,经鉴定、抗性基因分子标记[5等方面,生理生化方面尤过室内分离、纯化扩繁后接种在保定苜蓿上活体保其是多胺氧化酶和二胺氧化酶在苜蓿褐斑病中的研存。究尚无报道。袁庆华等_6对不同苜蓿品种的感抗褐1.2接种和取样斑病株系接种苜蓿假盘菌后叶片内0~17d的苜蓿假盘菌的接种方法参照袁庆华等胡的SOD、POD和PPO活性进行了比较,发现感抗株系方法,分别取接种0d、ld、2d、3d、4d、5d、10d、

5、15d、问三种酶的活性都不同。肖爱萍等则只对苜蓿假20d后同一部位的叶片,3次重复,一2O℃保存备用。盘菌侵染0~5d不同抗性品种叶片内PAL等6种1.3测定方法1.3.1PAO和DA0活性测定酶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但苜蓿叶片在苜蓿假盘菌侵染过程中各种酶活性短时期和长时期内的变化研活性测定结合BavitaAsthir_9和刘俊的方究则未见报道。Cowley等和Asthir等[9]认为法,并略作修改。称取鲜样0.5g,加入0.1mol/I磷PAO和DA0活性的增强可以增强抗病性,PAO酸缓冲液(pH6.5)1.6ml冰浴研磨,匀浆液于100

6、00r/min下离心20min(4℃)。吸取0.2ml粗酶和DAO在病原菌侵入期能够催化寄主叶片多胺类提取液,加入0.1ml过氧化物酶(250U/mI)、0.2ml物质氧化生成过氧化氢和氨基醛,这两种物质对病N,N一二甲基苯胺/4一氨基氨替吡啉显色液(每原菌有抵御作用n。Asthir等口发现,小麦感染100ml0.1mol/IPBS中含N,N一二甲基苯胺条锈病后随着感病程度的增加叶片内PAO和DAO活性随之升高。而苜蓿对褐斑病的抗性与这*通讯作者,E—mail:yuanqinghua@hotmail.corn两种酶的活性是否相关没有相关研

7、究,本试验在前收稿日期:2014-12—31;修回日期:2015-0323人研究基础上,测定经假盘菌诱导后紫花苜蓿高抗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7B01)株系和高感株系四种酶活性的变化,旨在分析苜蓿作者简介:黄海燕(1987一),女,甘肃天水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抗褐斑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以期为苜蓿抗褐斑病育植物病原真菌与病害,E—mail:huanghy346@163.COn7..55—中国草地学报2O15年第37卷第3期10rag、4一氨基氨替吡啉25/a1)和2.5ml0.1mol/I应用Excel、SP

8、SS软件分析数据和进行显著性磷酸缓冲液(pH6.5),然后加入0.1ml20mmol/L分析,Origin绘制数据示意图。亚精胺(测定PAO活性)或加入0.1ml20mmol/I2结果与分析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