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doc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doc

ID:57929266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4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doc_第1页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doc_第2页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的方式以及阅读有关资料,分析乐谱等辅助手段,同时充分发挥艺术联想来领略音乐真谛,感受音乐美感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教学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现阶段音乐欣赏课教学方式只注重教师讲授,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使欣赏课成为了语文课、历史课,今天借29中学刘兰青的一节欣赏课,谈谈音乐教师该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一.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导语设计至关重要

2、!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言语,是课堂讲授的第一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因此巧妙的设计导语,从上课开始就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如<<舞剧中的音乐—《红色娘子军》片断赏析>>时,刘兰青老师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游戏形式—找不同(通过两种不同音乐形式的演绎,同一首歌曲《红头绳》被演变成不同的形象、内容),展开了欣赏课的序幕。这不仅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为接下来的欣赏埋下伏笔。二.欣赏课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诱导,营造"参与"氛围".欣赏之前,已经用游戏的方法来刺激学生的大脑皮质,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的

3、学生们已经产生了强烈要求欣赏的欲望,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氛围.而接下来的赏析过程,也不紧紧围绕乐曲的曲式分析,作品背景,而是将音乐分成若干段落,请同学们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去探讨,去研究,教师在音乐声中,只起到渲染情景,抛砖引玉的作用。这个简单的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不仅让学生在氛为音乐中体会了舞剧音乐的重要性,更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历史背景的理解,以及中国芭蕾舞在世界芭蕾舞乐坛上的重要地位的深刻认识。三.欣赏课中,让学生"动起来",恰到好处的设计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乐曲的感受,更好的理解音乐.这里说得动起来,不仅仅局限在肢体的动,更是头脑的运动。一节好

4、的欣赏课,不是说老师理解教材到位,知识讲授准确,学生认真听讲这样简单。一节真正好的欣赏课,要求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激情四射,是要让学生的思维火花迸发。说到根本,就是要创设出一个良好的问题,请同学们去思考,让他们为这个问题所关注,所沉迷,让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的知识的海洋。目前,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上老师经常抱怨音乐欣赏课很难上,学生没兴趣。我认为老师在自身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1、教师担心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音乐的含义,往往用过多的语言来解释音乐,结果学生记住了老师的解释,而对于所欣赏的音乐本身却知之甚少。2、老师往往无意识的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

5、去欣赏音乐,却忽略了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的主动性。3、老师对乐曲的结构、特色认识不够,未能掌握教学重点,本身也未表现出积极的欣赏4、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一般所见的欣赏教学不外乎是老师播放音乐,完整听,分段听,学生正襟危坐,一节课从头听到尾。针对以上的情况,我认为作为音乐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条:1、课前老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和分析并给予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这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2、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掌握重点,设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活

6、动方式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演甚至创作,老师应当活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音乐。3、以音乐为主体,讲解简明生动: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象。4、好的视听器材有助于欣赏教学的教学成效。运用vcd、录像带、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等基本的教学设备,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具实效。5、老师应事先录好上课欣赏的音乐,特别是需要反复聆听的片段,要事先剪接,记录位置,以免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耽误时间,影响教学效果。《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

7、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我们为了音乐美,而共同努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