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ID:5793996

大小:920.00 KB

页数:164页

时间:2017-12-24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代码:X12012、英文译名:PhilosophyofArts3、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4、适用专业和年级:各专业,一年级、二年级5、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对艺术史论专业的学生来说,则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以研究和阐述艺术学基本原理为已任。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努力使学生掌握艺术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了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认识艺术创作过程和心理机制,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艺术鉴赏。本课程的学习对象是艺术院校学生,目的是培养艺术实践家。《艺术概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

2、在教材和教法上注意亲切、生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最基础的的艺术理论修养。授课中要有重点地讲清文艺理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在理论主干明确的前提下,适当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不同观点,以拓宽学生的理论视野。二、教学内容绪论本课程内容、目的、学习方法,本课程全程概述第一章艺术的本质(6课时)1艺术的社会本质2艺术的文化本质3艺术的审美本质第二章艺术的功能(5课时)1艺术的直接功利2艺术的非功利的功利第三章艺术形象(5课时)1形象与典型2人物形象塑造的三大标准第四章艺术想象(5课时)1艺术虚构的本质2艺术想象是一种深度164第五章艺术思维(5课时)1什么是思维2形象大于思维第六章艺术的

3、创作方法(5课时)1现实主义2浪漫主义3世界观与创作的方法第七章艺术家(5课时)1艺术家的二重性2艺术家与艺术创作三、教学方法以任课教师授课为主,辅以适当的讨论与观摩。四、考核方式采取书面考试(闭卷),题型中创造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大致为四六之比。考试内容采取宜粗不宜细的原则,防止学生陷入过细的条条中去而破坏业已形成的良好感觉。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五、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艺术原理》朱国庆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年《艺术新解》朱国庆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参考书目:《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中国

4、话剧史》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代码:X12022、英文译名:HistoryofChineseSpokenDrama3、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4、适用专业和年级:戏文(编剧、戏剧学)专业,艺术教育专业,一年级5、学时与学分:36学时,2学分164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和当代话剧的发展历史。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做到:1、了解中国话剧发展的概貌,掌握每一历史阶段话剧艺术的特点和代表性的剧作家、艺术家的情况;2、熟悉中国话剧的传统特色及其戏剧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为今后从事戏剧创作和理论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二、教学内容(一)清末民初:戏曲改良与早期话剧运动(1

5、9世纪末——1916)(8课时)1、晚清的戏曲改良(1)梁启超等人的改革理论和新编杂剧、传奇(2)(2)汪笑侬等人的京剧改良(“时事新戏”)2、早期话剧的诞生(1)上海的学生演剧(2)春柳社和《黑奴吁天录》(3)国内早期话剧(文明戏)的正式形成3、早期话剧的兴盛与没落(1)辛亥革命与早期话剧的高潮(2)兴盛期早期话剧的两大主要流派(3)早期话剧的没落及历史教训(二)“五四”及二十年代:现代话剧的兴起(1917——1929)(6课时)1、“五四”新文化运动关于戏剧改革的理论倡导(1)《新青年》关于“旧剧”存废的论争(2)西方戏剧的引进(3)现代话剧选择现实主义道路的历史原因2、

6、探索中的演剧形式(1)“爱美的戏剧”运动(上海的民众戏剧社和北京的学生演剧)(2)现代话剧现实主义演剧体制的建立(上海的戏剧协社、北京的艺专戏剧系、天津的南开话剧运动)(3)南国社和以上海为中心的话剧高潮3、开拓中的话剧文学(1)第一代话剧作家的三个群体及其特色(2)田汉、丁西林代表作分析必读剧本:田汉:《获虎之夜》;丁西林:《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讨论题:(1)中国现代话剧兴起之初,为什么选择了现实主义道路?(2)田汉早期剧作在思想和艺术上有哪些特点?试以他的代表作加以分析。(3)丁西林的独幕戏剧有何主要风格特色?结合剧本加以分析。(三)三十年代:现代话剧的成

7、熟(1930——1937)(6课时)1641、话剧运动的普遍开展(1)从“左翼戏剧”运动到“国防戏剧”运动(2)“左翼”以外的戏剧活动(广东戏剧研究所、定县戏剧大众化实验、中国旅行剧团、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2、现代话剧的成熟(1)现实主义剧本创作模式的形成(2)职业化演剧和舞台艺术水平的提高(3)戏剧理论的丰富和活跃3、三十年代的话剧创作(1)第二代剧作家的涌现和三十年代话剧创作的特色(2)曹禺和抗战前“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3)夏衍和《上海屋檐下》必读剧本:曹禺:《雷雨》、《日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