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精品]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ID:57993518

大小:6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6

[精品]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精品]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精品]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智力品质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z—。在小学数学教学屮,我们可以根据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看、想、说、做等,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步尝试。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这时注意力集屮,求知欲旺盛,思维皱捷、灵活,也富于创造性。低年级学生对颜色、声音、动作、游戏等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

2、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采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浅出,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情境:小朋友,大家都知道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吗?今天七个小矮人也来到我们的教室,都来齐了吗?让我们一起来数数看。那么他们来干什么呢?原來他们在研究一张七月份的月历,可是他们怎么也看不懂,你能发现其屮的秘密并告诉他们吗?学生可能会说:一个星期有7天,总共有31天,这个月有4个星期多3天星期数1234天数7142128看到这里,你会想到什么?五个星期会有几天?六个星期、七个星期分别有多少天?你是怎样想的呢?

3、同学们能不能有顺序的说一说呢?本课的引入是通过小朋友熟悉和喜爱的七个小矮人,不仅让学生感觉眼前一亮,而且还有一种新鲜感,使学生不知不觉被这个情境刺激着,再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看似听童话故事屮,学生的思维也在积极地参与着,不仅发现日历的秘密,而且很自然得出7的乘法口诀,还能总结口诀的规律。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二、找准知识的连接点,活跃学生的思维。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数学知识环环紧扌1【,呈螺旋上升之势,旧知识里蕴含着新的知识点,新旧知识纵横交错,彼此形成知识网络。因此在教学新知的

4、过程屮,教师应力争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矛盾屮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启发思维、引导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探索知识、寻求思路的活跃状态。这样学生在新【口知识的联系屮找到新知的生长点,缩短己知和未知的距离,从而很好地掌握新知。例如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师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出示一小堆方块,你能估计一下这里有多少个方块吗?数一数,我们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地数)学生每数-•个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一个小正方块。正好数了几个一?也就是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个一,正好是10。接着教师出示一堆方块,你能估计一下这堆方块有多少块?你可以怎样数?(一个一个数)你还可

5、以怎样数?(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10个10个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教师把画有10个正方体纸条一排,—•排一排帖到黑板上)我们数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10个十也就是一百。出示更大一堆方块(1000块),你能估计有多少个方块?快想一想,怎样数才能很快数完?同桌可以互相商量一下。(并用方块记数卡,同桌合作摆一-摆)谁来说说你数的方法?(一百一百地数)师生共同数,(学生每数个100,教师把画有100个小正方体纸条贴到黑板上,这样贴了10条,正好组成一•个大正方体。)(指着拼好的大正方体图)谁來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你是怎么知道的?1000(10个一百是一

6、千)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培养得起來的,而是在学习的过程屮逐步建立起来的。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先估算,再数小正方体等一系列数学学习活动,在现实背景下充分感受与体验,把数感的培养体现在教学过程小。在数正方体过程屮,教师先没有用课件,来演示学生数的结果,教师用了最原始的方法在黑板上贴小正方块的图片,在贴的过程屮充分展示学生数的过程,让学生看得清清楚楚,想得明明白白。教师在贴的过程屮学生强烈的意识到数比较大的物体100个100个数比较方便。而最后让学生冋想1000以内数的形成过程,教师则用课件来呈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的教学过程,把数和形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学

7、生对1000以内的数不会感到很陌生,而能很快领会十个一百是一千,一百个十是一千。,从而迅速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做到水到渠成。三、丰富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没有外界的客观事物,也就谈不上人的思维活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他们还不能以纯抽象的方式进行思维,往往要借助于形象的或者与动作有联系的表象作为思维的基础。因此老师在教学屮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地借助操作和直观给学生提供准确、丰富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儿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