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人教版《新文化运动》.doc

集体备课人教版《新文化运动》.doc

ID:58000090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06

集体备课人教版《新文化运动》.doc_第1页
集体备课人教版《新文化运动》.doc_第2页
集体备课人教版《新文化运动》.doc_第3页
集体备课人教版《新文化运动》.doc_第4页
集体备课人教版《新文化运动》.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集体备课人教版《新文化运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文化运动》集体备课一、【课标解读】课标:3-1-3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说明“五四”运动为何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解读:了解陈独秀与《新青年》,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民主与科学的口号。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思想启蒙意义。二、【教材简析】: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本课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的单元主题下,着重展现中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从北洋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现实导入,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及其影响的学习,叙述接受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说明新文化运动如何促进

2、中国的思想启蒙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2.教材结构:运动背景辛亥革命后,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改变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口  号民主、科学思想阵地《新青年》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性  质思想启蒙运动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结合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状况,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2.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在思想领域发挥的作用。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意义。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中华民族在发展道路上的选择,培

3、养民主、科学的精神(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并通过图片、地图、文字资料等获取历史信息。2.小组合作交流,学会论从史出的论证方法和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民主、科学的精神。52.学习先进知识分子敢于挑战旧思想、旧道德的精神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意义,培养民主、科学的精神。难点:结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状况,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五、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教学思想:“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史地结合”策略方法

4、:史料化、问题化、活动化、趣味化、个别化和协作化、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展示图片:镜头1:民国二年,某地百姓门户上的对联镜头2:袁世凯祭天学生思考:1.辛亥革命之后,为什么还会出现镜头1和镜头2中的现象?2.你认为这能够说明什么问题设计意图:本课用了直接导入法,并且由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小组探究材料1:除了制度变化,其他的变化,都是皮相的,甚至并没有真的变过来,至少在民国初年是如此。连革命党人强力执行的剪辫子和放足。好些地方的妇女依然缠足,也有坚持不剪辫的人。民国成立时,原本戴在外国人头上的大礼

5、帽,的确扣在了中国官员的脑袋上,而且他们的手上,也多了根“文明棍”(手杖)。但是,民国之后,长袍马褂、瓜皮帽依然如旧,依旧为士绅的常服。——摘编自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材料2: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结合材料及书本相关内容,小组讨论:1.材料1反映辛亥革命后,中国怎样的社会状况?

6、2.材料2中的新知识分子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设计意图:通过相关史料的补充,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从而理解思想解放的迫切性。5(三)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图册P28及书本P46-48找出主要代表人物,了解其主要活动,补充其学习、工作经历。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三次留学日本,接受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参加过辛亥革命。蔡元培:青年时期中举人、取进士、占翰林、授编修,曾于1912年行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后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出国学习考察。李大钊: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学习的知

7、识分子。于1914年入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读下政治本科。胡适:中国哲学家、思想家、文史学家。1910年赴美国留学,在康奈尔获文学学士学位,入哥伦比亚大学学哲学。鲁迅: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现代医学。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设计意图:适当的利用地图,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空间概念的了解,也是“史地结合”的教学方法的体现,对提高学生的兴趣有一定的作用。而出示主要代表人物的西方学习经历,则能够让学生明确新文化

8、运动的领军人物是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影响的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四)合作学习合作学习1:对《新青年》的了解与理解材料1: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材料2:《新青年》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1917年,每期的发行量已达1.6万份,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结合材料及书本相关知识,思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