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ppt

第五章-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ppt

ID:58005190

大小:2.37 MB

页数:36页

时间:2020-09-04

第五章-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ppt_第1页
第五章-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ppt_第2页
第五章-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ppt_第3页
第五章-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ppt_第4页
第五章-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第一节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的机械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层的变形,产生种种地质构造(如褶皱、断裂),同时也引起了地表形态的改变,地壳运动又称构造运动。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形成的动力,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使岩石变形的结果。根据地壳的运动方向,地壳运动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一地壳的水平运动水平运动是指地壳物质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这种运动使地壳受到挤压、拉伸或剪切。水平的拉张运动可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水平的挤压运动可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二地壳的垂直运动垂直运动是指地壳物质在

2、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垂直运动表现为波状运动的特点,一个地区上升,升高为高地或山岭,则相邻地区下降,下沉为盆地或凹陷。垂直运动的运动速度比较缓慢,运动范围较广阔,常形成大型的构造隆起或下陷,引起海陆变迁或地势高低的改变。地壳形成以来,一直在运动着,我们把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壳运动叫做古构造运动,把发生在新第三记以来的地壳运动叫做新构造运动,而把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地壳运动称为近代构造运动。三地震(一)地震现象大地的快速颤动称为地震,它是一种内动力地质作用,是较为常见的地质现象。地震是以地震波的形式在地壳中从震源向四面八方传播,震源与地面正对着的地方称为震中,地面

3、上观察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把地面震动力量相同的地方连接起来,得到的封闭曲线,叫等震线。一般地,震中距越大,震源越深,震动就越弱,破坏性也越小。地震波传播示意图衡量地震破坏的指标有震级和烈度:1.震级是反映地震能量的大小,可分为十级,3级以下为无感地震,5~10为强震,7级以上为大地震。目前记录到的最大震级为1960年南美智利沿海地震,震级为8.9级,此次地震引起巨大海啸,造成巨大损失。2.烈度是反映地面受破坏的程度,分为12级,强度小于6度的,不产生破坏,大于6度时,才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各地不同,因

4、为烈度不仅与震级有关,同时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离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如岩石、构造等)、地面物质的稳定性等多种因素有关。(二)地震的成因、分布及影响1、根据成因不同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崩塌地震、水库地震和其他因素诱发的地震。其中构造地震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岩体受力后,先发生弹性变形并储存能量,当岩石的变形量超过岩石的强度时,岩石就断裂,蓄积的能量快速释放而引起地震。构造地震数量最多,约占地震总数的90%,破坏性也最大,如我国1976年的唐山地震。其次是火山地震,只限于现代火山活动地区。崩塌地震影响范围小,破坏性也较小。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

5、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因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称塌陷地震2、世界上地震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些地带褶皱复杂,断裂发育,是现代构造运动最强烈的活动带。而我国处在这两带中间,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3、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现象,它不但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也对工农业生产有很大的破坏。地震时常在地表造成断裂和地裂缝现象,破坏平整连片的土地,形成悬崖陡壁,破坏田间排灌系统,不利于农业生产。同时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大量泥石使河流淤塞,造成水患(如堰塞湖)堰塞湖第二节地质构造在地壳运动的过程中,地壳中岩石受各种应

6、力作用就会发生变形,形成各种构造如褶皱、断裂、节理等。岩石中这种构造叫地质构造。一岩层变形的三个阶段岩层受力变形主要经过三个变形阶段:1.弹力变形阶段当岩石开始受力时,具有弹性效应,去力后++++++++++++++++++++++++++的结果。3.断裂变形阶段当受力继续增加时,若超过了岩石固有的抵抗强度,岩石就+++++++++++++++++++++++++++++++++++++++++++++++++++++++++++++++++++++++++++++++++++++++++++++++++++++++++++++++++++++++++++++

7、+++++++++++++++++++++++++++++++++++++++++++++++++++++++++++++++++++++++会呈现破裂,通常称为断裂变动。断裂构造是岩石断裂变形的结果。二岩层产状地壳中的岩石发生变形和变位,可用产状描述岩层的空间排列状况。岩层的产状是岩层的空间位置及其排列状况。通常用走向、倾向和倾角来描述,这三项称为岩层的产状三要素。1.走向:岩层在地面上延长的方向叫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AOB),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就是走向,通常用方位角表示。2.倾向:倾斜的层面与走向线相垂直的线叫倾向线(OD),倾向线在水平

8、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