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培训第五讲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ppt课件.ppt

地质培训第五讲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ppt课件.ppt

ID:59449468

大小:11.55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0-09-18

地质培训第五讲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ppt课件.ppt_第1页
地质培训第五讲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ppt课件.ppt_第2页
地质培训第五讲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ppt课件.ppt_第3页
地质培训第五讲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ppt课件.ppt_第4页
地质培训第五讲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质培训第五讲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讲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地壳运动;☆板块构造;第一节地壳运动一、地壳运动的概念地壳运动是指由内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岩石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岩石圈自形成以来,一直处于持续不断地运动中,但运动速度通常是十分缓慢而不易被人们直接察觉出来,只有当构造运动引起岩石发生断裂、应力突然释放导致比较强烈的地震时,才易被人们觉察到。地壳运动往往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二、地壳运动的类型(一)、从位移的相对方向的角度,可以将地壳运动分为两类:1、垂直运动-沿地球半径方向的上升或下降运动。又称升降运动。2、水平运动-沿地球切线方向或沿水平方向的构造

2、运动。(二)、对地壳运动演化历史的认识,曾先后出现过两大类学说:1、以强调原地升降运动为主的“地槽地台”学说;2、以重视水平运动的重要性和主导性的“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从“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学说”发展演化过来的,“板块构造学说”现在仍在不断发展完善,例如“地体构造”的提出、“板块构造”由海洋构造而进一步重视大陆构造等就是不断发展的例证。地壳升降运动的证据那不勒斯神庙柱子①下部一段是在1533年火山喷发时被火山灰掩埋部分,柱面光滑;②其上2.7米一段在地壳下降时淹没在海水中,被海水和牡蛎侵蚀了许多小孔;

3、③18世纪中期,全柱升出海面;④19世纪,地面又开始下沉,柱脚已被淹在海水里了。海水侵蚀部分水平运动表现为岩石圈的挤压或扩张、剪切。挤压扩张剪切现代水平运动的例子—圣安德列斯断层形成于J,至今仍在运动。1882~1946年间做了4次定量测量,发现西盘往NW方向移动,平均1cm/年,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也是由于该断层错动引起的。三、地壳的垂直运动主要标志1、沉积相(岩相)及其变化岩相(岩性特征和古生物化石特征的综合)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变化与地壳运动关系密切。2、超过沉积环境的厚度利用沉积物或沉积岩的厚度资料可以反映地壳升降运动的速度

4、和幅度。如浅海的水深不超过200m,故浅海沉积物厚度按理要少于200m,北京西山中元古代浅海相白云岩厚度达3000-4000m,远远超过浅海的水深,说明当时是一边沉积,地壳一边下降。3、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关系:上下两套地层相互平行,产状一致,时代上为连续沉积,反映没有发生过显著的地壳上升运动。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假整合):上下两套地层相互平行(产状一致),但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了某些地层。反映地壳曾发生过显著的升降运动。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上下两套地层不平行(产状不同),地层时代也不连续,期间有地层缺失。反映曾发生过显著的水平运

5、动和升降运动。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为连续沉积,产状基本相似。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不连续且有沉积间断,但两套地层产状基本一致。不整合面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不连续且有沉积间断,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也不一致。不整合面四、槽台学说简介--强调垂直运动槽台学说是19世纪后半叶提出的大地构造学说。1、将地壳的活动地区称为“地槽区”,它是一个狭长地带,早期经历强烈的坳陷和沉降,并伴随强烈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晚期则发生大幅度的不均匀抬升,最后经强烈变形并回返固结,成为褶皱造山带,之后趋向平静;2、将地壳的稳定区称为“地台区”,典型

6、地台区(又称克拉通)在经历了早期地槽活动阶段之后,再转入长期的、相对稳定的构造演化过程。地台区具有双层结构,下部为地槽期形成的结晶基底,上部为地台期形成的沉积盖层。五、地壳水平运动的主要证据1、岩层受到水平侧向挤压形成褶皱或逆断层逆断层侧向挤压形成褶皱2、受到水平的拉伸就会形成裂谷(如红海-东非大裂谷)或正断层正断层3、受到水平方向的剪切、扭为就会形成平移断层及各种扭动构造。第二节、板块构造学说简介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受南美和非洲大陆海岸线形态极其相似启发,再结合在古生物、地层、地貌和构造等方面的对应证据,提出了“大陆漂移”假

7、说,但由于未能阐明大动漂移的动力学机制而未被重视;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海洋探测和古地磁学的新成果,建立在海洋中脊的不断生长的“海底扩张”假说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在此基础上以讨论全球岩石圈大规模水平运动的“板块构造学说”就全面取代了“槽台学说”而成为新的全球构造学说。一、板块构造学说发展过程是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构造运动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是由一些大小不一的、坚硬的板块镶嵌构成。板块之间的边界处是内动力地质作用表现最为强烈的地带。如构造运动、地震、火山活动等。它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陆漂移

8、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二、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从的大西洋两岸大陆边缘可以拼接起来的现象着手,搜集了大量地质构造、古气候、岩石和化石等资料,研究了它们的相似性之后,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大陆漂移有那些证据?1.大陆拼合大西洋两侧(南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