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研究生课程)

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研究生课程)

ID:5803478

大小:307.00 KB

页数:77页

时间:2017-12-25

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研究生课程)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研究生课程)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研究生课程)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研究生课程)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研究生课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研究生课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研究生课程)教者:陈军目录第一章:现当代戏剧研究概述…………………………………………………………2第二章:中国现当代戏剧的生存现状…………………………………………………13第三章:论文写作方法指导………………………………………………………………19第四章:戏剧文体特征研究………………………………………………………………44第五章:话剧文学的欣赏及戏剧文本的细读……………………………………52第六章:现当代戏剧史及作家研究………………………………………………………103第七讲:曹禺研究概况………………………………………………………………………

2、112第八讲:相关学科知识及硕(博)士论文写作举隅…………………………1698第二章:中国现代戏剧的生存现状中国话剧的衰落与消亡是一个历史必然趋势吗?——与宋剑华先生商榷陈军在中国话剧即将迎来它的百年诞辰的时候,宋剑华先生却在《百年沉浮:20世纪中国话剧运动之反省》(《文艺争鸣》2005年第3期,以下简称宋文)一文中为它撞响了丧钟,他说:“我个人认为,中国话剧的衰落与消亡是一个历史必然趋势,是一个正在逐渐加速的时间进程。”这不禁使我们要问:难道几代戏剧人为之奋斗、为之含辛茹苦的戏剧事业就这么消解了吗?此种观点,笔者实难苟同,且觉得有著文商榷之必要。一宋文得出如

3、此结论的一个逻辑起点是:话剧是“舶来品”,在中国没有接受它的传统和基础。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就特别指出:“它(指话剧)不仅缺少该门艺术的悠久传统,同时也缺乏该种艺术的忠实观众,它的骤然兴起与迅速衰落完全是属于合情合理的一件事情。”接着在文章的结尾,作者又来了一个呼应:“我个人所感兴趣的,还不是话剧表演形式的门类消亡问题,而是能否在其光荣退役之后,像西方社会那样成为博物馆里的‘精品艺术’问题。对于我们这个没有话剧传统和话剧观众的东方民族来说,这恐怕已经算是一种奢侈的妄想了!”宋文一再强调中国没有接受话剧的传统和观众,质疑话剧存在的合理性,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回答是否

4、定的:(一)、话剧虽系“舶来品”,但它作为一种戏剧样式,在中国是有被接纳的文化基础的,中国戏剧中早就有话剧的因子存在。众所周知,中国戏剧在表演形式上讲究“唱、念、做、打”的融汇贯通,这里包含了音乐、歌舞、对白诸方面的艺术要素,其中生活化的念白是有话剧的因子的,古代戏曲中就不乏偏于对白而很少唱腔的戏。从构成戏剧艺术内部的各种要素来看,中西戏剧经历了从“合”到“分”和从“分”到“合”的不同规律。西方早期戏剧也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是合言语、歌舞为一体的,随着艺术分工越来越细,西方戏剧朝着表现手段单一化的方向演变,分化成偏重于语言艺术的话剧、偏重于音乐艺术的歌剧、

5、偏重于舞蹈艺术的舞剧等。而中国戏剧的演变正好相反,宋金以前,戏剧综合性不强,或偏于歌舞如歌舞戏,或偏于动作说白如唐代参军戏等,直到元代才在各门艺术相对成熟的基础上形成现今意义上的古典戏曲,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然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1]8所以尽管话剧和戏曲是两种不同审美原则和不同美学体系的戏剧样式,但二者还是有着共通的戏剧因子的,例如都存在各种内部要素的“分”“合”关系,都有说白、都是代言体,观演关系的体制未变等,我们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戏曲是话剧“艺术上的近亲”,中国长期的戏曲传统客观上为话剧的引进、为其

6、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早在话剧引进中国前,晚清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就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戏曲改良”运动,为新剧的诞生作了观念、思想、艺术上的准备和铺垫。首先,提高了戏曲家和戏曲的社会地位与文学地位。陈独秀在《论戏曲》一文中就指出:“戏园者,实普天下人之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人之大学教师也。”[2]梁启超则提出戏曲与诗“同源说”,将戏曲提高到与诗同样的文学地位,吴梅先生更是率先把戏曲引入大学讲堂,在戏剧观念上为话剧的引进作了舆论上的准备。其次,在思想内涵上强调戏剧“开启明智”的作用。陈去病、柳亚子等人在我国最早的戏剧专门杂志——《二十世纪大舞

7、台》的发刊词中就宣称:“以改革恶俗、开通明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为唯一之目的”。[3]陈独秀也提倡戏曲“采用西法,戏中有演说,可长人见识”。[4]当时的改良戏曲如《六大改良》《波兰亡国惨》等剧都已经渗透启蒙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一扫过去“忠孝节义”等封建思想和种种迷信观念。最后,受西方话剧的影响,改良戏曲在形式上对戏曲程式进行了突破,减少了唱腔,增加了对白,结构上采用了近代剧的分幕制,有的改良戏曲还采用了新式舞台,增加了灯光布景等,表现出向散文式戏剧过渡的趋向。所以1928年6月在纽约出版的《戏剧艺术月刊》(TheatreArtsMonthly)上有一篇

8、论到中国戏剧的文章说:“容易看到的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