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欣赏教案.doc

诗歌欣赏教案.doc

ID:58064595

大小:1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1

诗歌欣赏教案.doc_第1页
诗歌欣赏教案.doc_第2页
诗歌欣赏教案.doc_第3页
诗歌欣赏教案.doc_第4页
诗歌欣赏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欣赏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欣赏教案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2.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人文素养。3.了解诗歌常识。第一课时动静交错生意趣目标:了解古典诗歌动静交错产生丰富意趣的特点。重点:用重点字句切入的方法欣赏。步骤:一、引言世界万物,有动有静,变化不尽。动和静,这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态。人的意识反映世界的动静,文学艺术表现人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静的艺术,如绘画,所用的物质手段是静止不动的。然而,高明的画家,却能暗示出对象的动态,给人以动感。画中之竹,静止不动,但因为

2、画出了包孕着变化的瞬间,从这瞬间的姿态,可以想象得出那竹子正在暴风雨中摇动。动的艺术,如音乐,所用的物质手段是连续运动的声音。但是,高明的音乐家通过那运动的声音也能暗示出对象的静态。几声鸟鸣、笛音,衬托出了山岭早晨的寂静;箫鼓数声,越发显出春江花月夜的宁静。文学用语言来创造艺术形象,比起其他艺术来,有更自由的表现力,写景状物,动中见静,静中见动,动静交错,变化无穷。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古典诗歌的动静交错的艺术。二、苏轼《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的欣赏同学们,人在水中乘船行,放眼四周看动静,

3、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看下面一首诗: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苏轼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平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这是苏轼三十六岁那年去杭州赴通判任,路过安徽,乘船出颍口,初见淮山,写下的在船上观山感受的诗。分析作者怎样用动静交错的手法,使诗歌产生意趣的。使诗歌产生意趣的重点字词是(久低昂)明确:诗人在船上看淮山,烟雾迷濛,远近难辨。但是,那青山却象行船一样在高低起伏。这是诗人当时的真实感受。舟中看山,那山和船一起时低时昂。其实,青山并未低昂,而是船在水中起伏,人在船上也随之波动,

4、看岸上青山似乎也在颠簸起伏。苏轼不少诗篇中都表现过类似的感受。三、陈与义《襄邑道中》欣赏。同一景物,诗人在不同场合去看它,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正好反映了诗人(主体)和景物(客体)之间的关系有变化。天上的云,时而飘动,时而停伫,这是客体在变动;观云之人,时而行走,时而静坐,主体也在活动,诗人的心境,更是变化多端。南北宋之交的陈与义曾几次写出观云的感受。请看下面一首诗:襄邑道中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是诗人在河南行舟襄邑道中的真实感受。分析作者怎样用动静

5、交错的手法,使诗歌产生意趣的。使诗歌产生意趣的重点字词是(飞花云不动)明确:船顺水而下,趁着顺风,百里路程只走了半天,水速是惊人的。榆堤两岸的景物,应似飞掠而过,此诗虽未写出,可由想象而得。然而,诗人注意的却是船上看云的感受:躺在船上看那满天云彩,一动不动,船行百里,竟没有觉察到云彩和乘船人都在向东。船上观景,看天上云彩是一种感受,看两岸花木又是另一番感受。感受的不同,反映了主体与客体的距离的不同:花木在近处,看去似飞动;白云太离远,观者未觉动。可是,同一个陈与义在另一种场合下看那天上的云,却又象

6、跟着归去的诗人在一起行走:四、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欣赏抓住景物之间相对运动而显示动静关系,表现诗人对动静的真实感受,这在古典诗词中甚为常见。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称赞这样的诗句乃“见道之言”,创造了“悟境”:“诗有见道之言,如梁元帝之‘不疑行舫往,惟看远树来’;庾肩吾之‘只认己身往,翻疑彼岸移’。两意相同,俱是悟境。”把无生命的景物看作有生命,把静止不动的景物当成自动,这就是把诗人的心情移到景物本身。请看下面一首诗: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

7、闼送春来。让学生分析作者怎样用动静交错的手法,使诗歌产生意趣的。使诗歌产生意趣的重点字词是(护田排闼)教师明确:这是王安石为邻居杨德逢写的一首诗,“护田”和“排闼”生动地写出了水和山的动势:绿田被水围绕了,青山破门而入,把青翠送进了屋里。也是把无生命的静止不动的山和水写成有生命的活动的。但在古典诗词中,有更进一层的,把没有人情的景物写成富有人情,诗人把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品性移到景物,使无情者变得有情,亦有人意。五、小结:文学艺术中的写景状物,都是为了表情达意。写动写静,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

8、体验。动中见静,静中见动,会产生不同的体验,形成不同的意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