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释《汉书·艺文志》“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pdf

再释《汉书·艺文志》“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pdf

ID:58065352

大小:260.7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1

再释《汉书·艺文志》“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pdf_第1页
再释《汉书·艺文志》“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pdf_第2页
再释《汉书·艺文志》“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pdf_第3页
再释《汉书·艺文志》“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再释《汉书·艺文志》“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4年第4期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NO.4.2O14(总第182期)JournalofMudanjiangNormalUniversityTotalNO.182再释《汉书·艺文志》“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李冰心(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摘要]《汉书·艺文志·六艺略》的《诗》小序中有一段:“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这是小序中对《诗经》的介绍。历来注家对其解释较少,本文试图探求《汉书·艺文志》中哪些部分为刘向所写,哪些部分为刘歆所写。[关键

2、词]《汉书·艺文志》;《诗》;《七略》;《别录》[中图分类~-31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31003—6121(2014)04—0040—04班固《汉书·艺文志》在《六略艺·诗》的小序中的原文,这也正是本文要求证的。为区分刘向、刘歆写到:的内容,笔者对二刘的政治和学术观念进行梳理,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以观风俗,知得后回归此句解释,并得出结论,推而广之,区分出班固失,自考正也。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文中二刘的内容归属。百五篇。刘向、刘歆为刘氏宗室,楚元王之后。二人的传历来

3、注家多注意孔子删诗,对“凡三百五篇”进行记附于《汉书·楚元王传92_后,记载较为详实,近代解释,然而《诗经》里的诗歌并不全是周诗,而“上采钱穆的《刘向歆父子年谱》考证也颇为严谨,后人另有殷”和“纯取周诗”相矛盾,且对“下取鲁”的原因是什零星的记载。从这些史料中能看出刘向、刘歆父子政么注家未作太多解释。王应麟的《汉书艺文志考证》治思想的分歧。刘向的学术思想在《别录》中有所体引《孔子世家》日:“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现,刘歆的学术思想在《七略》中有所体现,可惜二目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

4、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已残缺,《汉书·艺文志》中保存的内容又纠葛不清。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可能他认为这句话是强调雅《七略别录》有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辑佚一卷,颂的重要性,《诗经》中并非没有周以前的诗歌。陈寿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也有辑佚,姚祺《齐诗遗说考》日:“班固言孔子纯取周诗,则不以国振宗的《七略别录佚文》和《七略佚文》考证也颇详实。风、二雅兼有周以前作也。”可知陈氏对班固此言直接从现存资料分析,依据上文可知父子间有政治分歧,进行否定。姚明辉《汉书艺文志注解》日:“纯,专也

5、。而学术分歧更为明显。一《国风》《二雅》《周颂》皆周诗;《商颂》殷诗;《鲁颂》鲁、刘向之法先王诗也。”姚明辉认为这三段应分开理解,周诗为主,殷《汉书·楚元王传》日:“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鲁次之,所以并不矛盾。如果这样解释,则无法说通年十二,以父德任为辇郎。既冠,以行修饬擢为谏议“上采”和“下取”的关系,而且《国风》中也不仅仅是周大夫⋯⋯通达能属文辞,与王褒、张子侨等并进对,献诗。赋颂凡数十篇。’,[妇其出身刘氏,凭借祖荫有了官职,笔者以为,要释通此句需对《汉书·艺文志》的源除献赋、颂外还曾因宣帝

6、好神仙,献《枕中鸿宝苑秘流进行梳理,即探究《别录》和《七略》。班固《艺文志》书》,甚至因此而下狱,其兄阳城侯安民赎罪才重新重毕竟是承袭二目而来,他也在总序中写到:“歆于是总用。“上亦奇其材,得逾冬减死论。会初立《毂梁春群书而奏其《七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因此,秋》,征更生受《毅梁》,讲论《五经》于石渠。”《毂极有可能此句并非班固所写,而是引用刘向或者刘歆梁》、《公羊》都是今文经立为学官,为学术主流,石渠[收稿日期]2014—03—28[作者简介]李冰心(1989一),男,湖南湘潭人,硕士研

7、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40-——2014年第4期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NO.4.2O14(总第182期)JournalofMuda~iangNormalUniversityTota1No.182阁又是论古今文经的地方。刘向受《毂梁》的政治和不l司。时代影响已十分明显,加之此前他献赋、颂和奇书的《论语》齐、鲁之说,又有古文。(按:后有对齐、鲁行为,都可看出刘向是一个随当时主流而动的人。他和古文论语的介绍,不一一引出。)的身份地位及年轻时在死罪下活过来的经历,都让他凡经皆古文。

8、凡书有六本,谓象形、象事、象意、不敢乱发议论,不敢逆众人观点另作他论,但其真实象声、转注、假借也。[2想法果真如此吗?按:以上逐条分析,其一为刘向校书得《古乐记》《汉书》中记录了好几封他上书皇帝的疏谏,因这一书,不知何书,但冠以古字而记录之。其二为在何些都是刘向亲自写的,所以可以代表他的政治思想。晏的《论语集解序》中有“汉中垒校尉刘向言”,知此段宣帝时,朝政有宦官弘恭、石显和外戚史高、许嘉勾为刘向《别录》文,他将古文《论语》坏孔宅壁的由来做结,形成了一股势力对抗萧望之、周堪和刘向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