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岛高速公路松木岛互通设计方案比选-论文.pdf

长兴岛高速公路松木岛互通设计方案比选-论文.pdf

ID:58131078

大小:232.05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4

长兴岛高速公路松木岛互通设计方案比选-论文.pdf_第1页
长兴岛高速公路松木岛互通设计方案比选-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长兴岛高速公路松木岛互通设计方案比选-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路桥科技2o14年第7期l科技创新与应用长兴岛高速公路松木岛互通设计方案比选冱凯(辽宁公路勘测设计公司,辽宁沈阳l10006)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影响松木岛互通设置位置及形式的几个主要因素条件,提出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比选,得出最佳施工图方案,并对此类互通的设置及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及观点。关键词:互通式立交;匝道;方案1工程概况地方道路的主匝道。B匝道为单向单车道匝道,平行式加速车道,加长兴岛高速公路起自沈大高速公路海湾桥北、经炮台镇、规划速车道长230米,i角段长93.373米;C匝道为单向单车道匝道,直中的大连化工基地、复州湾镇、谢屯镇、终至长兴岛镇广庙屯南,将接式减速车道全长145.45

2、6米;D匝道为单向单车道匝道,平行式加长兴岛港区及规划的临港工业区货物迅速集疏,形成一条长兴岛港速车道,加速车道长230米,三角段长90米;E匝道为单向单车道与大连、辽宁全省以及全国各地的快速通道。长兴岛高速公路全线匝道,直接式减速车道,减速车道全长145.738米。A匝道与乡道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100Krrdh,路基宽度为26松线组成的平交路口一处,对其进行渠化处理,在设计中拟合乡道米。西松线的平面线形,纵断保持原路现状未做调整。收费站位于AK0+松木岛互通立交位于辽宁省瓦房店市炮台镇以西1.4公里处,129.81一AK0+300路段范围内。松木岛北侧。互通处于长兴岛疏港高

3、速公路主线K5+020---K6+280方案I为单喇叭A型互通形式,出入匝道顺畅,线形平顺。互通路段上,主线曲线半径2500米,缓和曲线长280米。本互通未来与区占用原有三松线所在区域,设计中对松线进行改移设计,为保大连化工基地规划的一级路相连接,互通区范围内有两条公路:西证三松线线位改移后与c匝道保持相对安全距离,改移线位靠近山松线北侧连接三松线南侧通向松木岛;三松线北侧通向三家子南侧岭区,改路路基挖方量较大。c匝道上跨三松线改路,在曲线段上跨通向松木岛。处设置20+2—27+3—20米公公分离式,A、D、E匝道分别上跨排水灌2地形、地貌、地质渠,上跨位置均设置3—2O米中桥。匝道桥桥梁总长

4、436.5米,工程量互通立交所在位置属平原微丘地貌,地势起伏较大,地面高程较大。介于16m33m之间,地表植被主要以旱田作物为主,表层为种植土,方案II:单喇叭B型方案f匝道下穿主线)黄褐色,稍湿,松散。本互通立交位于冲海积平原区,地势较平坦,局方案II共设匝道五条,匝道全长17323I1米(楔形端间的长部较陡。出露第四系主要为种植土、淤泥质亚粘土、亚粘土及含碎石度),A匝道与改移三松线平交,为对向双车道,是连接高速公路和粘土,层厚5.6—10.6米;下部主要为震旦系灰岩、粉砂岩,风化厚度地方道路的主要匝道。B匝道为单向单车道匝道,直接式减速车道,为3.9—12.3米。该段发育淤泥质亚粘土,厚

5、度0.9—10.9米。工程地质减速车道长145.381米;C匝道为单向单车道匝道,平行式加速车条件较差道,加速车道长230米,三角段长90米;D匝道为单向单车道匝道,3交通量预测平行式加速车道,为保证南北河大桥桥宽一致便于施工,加速车道根据交通量预测,松木岛互通式立交交通量分布情况如图所示长采用340.43米,三角段长90米;E匝道为单向单车道匝道,直接(单位:辆小客车/日):式减速车道,减速车道全长147_312米。A匝道与三松线改路组成的接束岛橙束岛按束岛松木岛平交路口一处,在设计中按照三松线改路设计的平面线形及纵断高程,对其进行渠化处理。收费站位于A匝道左侧AK0+164一AK0+253

6、蛇甜路段范围内。长兴岛走连炮台炮台炮台炮台20132018202320284方案选型4.1方案论述由于互通所处位置南侧临排水灌渠、西侧有多处鱼塘,东北侧为山岭,互通设计范围内两条有两条主要公路通过,均对设计方案制约较大。从土地利用率、交通量分布、与西松线及三松线的交叉形式、以及行车安全等角度分析,对松木岛互通式立交的具体设计形式提出两种方案进行比较。方案I:单喇叭A型方案(匝道下穿主线)方案I共设匝道五条,匝道全长1743.378米(楔形端间的长度),A匝道与现有西松线平交,为对向双车道,是连接高速公路和j本方案共计占地237.08亩,收费站占地为4.5亩。j方案JJ为单喇叭B型互通形式,主线

7、上跨A匝道设置,B匝道出口位置不受跨线桥影响。互通设计为保证路基不侵占排水灌渠,将B匝道内环半径减小为50米。改移西松线线位,改移后线位由A匝道西侧通过,与三松线改路平交。改移二t松线线位起终点与规划产业园路相接,改移长度较长。4.2方案比选4.2.1从线型上分析,方案I与方案II互通形式满足交通量要求,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速度及工程规模要求。方案I为单喇叭A型互通,内环半径60米,优于方案II。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