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ppt课件.ppt

《旅夜书怀》ppt课件.ppt

ID:58211488

大小:3.80 MB

页数:42页

时间:2020-09-05

《旅夜书怀》ppt课件.ppt_第1页
《旅夜书怀》ppt课件.ppt_第2页
《旅夜书怀》ppt课件.ppt_第3页
《旅夜书怀》ppt课件.ppt_第4页
《旅夜书怀》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旅夜书怀》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律诗:律诗属于格律诗。因为格律诗是在古体诗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所以又称之为近体诗。所谓格律诗就是在形式上要遵守一定的“格”。就每首诗的句数而言,分为绝句和律诗。律诗为八句,共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就每句的字数而言,常见的有五言和七言:五言即每句五个字;七言即每句七个字。就语言形式而言,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尾两联一般不作对仗要求;就音韵而言,每首诗偶数句的末尾的字(即韵脚)必须押韵。起句(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旅夜书怀杜甫杜甫杜甫的生活经历(四个时期):第一时期(35岁前):读书和漫游时期。作于这一时期的《望岳》表现出诗人的乐观自信和青春朝气。第二时

2、期(35-44岁):十载长安困守时期。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十年困守使杜甫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第三时期(45-48)陷贼与为官时期。安史之乱最激烈的时期,杜甫曾为乱贼所劫,脱贼后被任为右拾遗。做谏官的头一个月,在上疏时触怒肃宗。(758年)从此屡遭贬斥。“三吏”、“三别”等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忧国忧民的炽烈感情,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第四时期(48-59)漂泊西南时期。在朋友严武的帮助下,暂时定居成都杜甫草堂。765年严武去世后,杜甫离开成都,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大历元年到达夔州。大历三年(768年),

3、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公安——湖南岳阳,这段时间杜甫一直在船上。770年在小舟上长逝。“沉郁顿挫”风格:“沉郁”主要是指情感的忧虑、悲愤、浓厚、浓郁;“顿挫”则包括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表达的沉着蕴藉。6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途之夜书写心中的意绪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星空低垂,平野显得格外广阔;月影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赫的?做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

4、沙鸥。1、通过“旅”字看背景旅:是旅居之意。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杜甫携家人来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诗中哪些诗句是写“旅夜”的,哪些是写“书怀”的?明确:前四句写“旅夜”(景),后四句写“书怀”(情)。旅夜书怀旅夜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思考: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5、?这些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抒发作者什么情感?(小组讨论作答)意境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着漫漫长夜细草:微风:阔岸:危樯:孤夜:独舟:意象画面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寂静凄冷情感漂泊无依孤独寂寞诗人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样寂寞。寓情于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低垂的星空:辽阔的平野:涌动的月影:浩荡的大江: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江水汹涌澎湃,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水流而涌动意象画面意境雄浑阔大情感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寓情于景、对比、衬托,体现了作者的渺小、孤单书怀如何理解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含义?(提示:变成陈述句,联

6、系背景体会作者思想回答。)明确:我的名声是因为文章而显著,做官不是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很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在《望岳》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可以看出一二,但这种理想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虽年老多病但休官是因为被排挤。这里说反话其实内心希望因建功立业而出名;希望到老病才休官,而非现在受排挤。这句话揭示了杜甫政治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反语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借景抒情、比喻:以沙鸥自比,表达了漂泊无依的孤独和凄凉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初离官场的自在感、解脱感。远近结合,寓情

7、于景对比、衬托,反语比喻,借景抒情艺术手法:阁夜——杜甫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冬天到了, 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 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首联中哪些字词用得妙?表达了什么情感?“催”:逼真的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使人觉得光阴荏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