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气机升降谈六经病的病机.doc

从气机升降谈六经病的病机.doc

ID:58218046

大小:29.5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7

从气机升降谈六经病的病机.doc_第1页
从气机升降谈六经病的病机.doc_第2页
从气机升降谈六经病的病机.doc_第3页
从气机升降谈六经病的病机.doc_第4页
从气机升降谈六经病的病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气机升降谈六经病的病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气机升降谈六经病的病机气机升降的基本形式是阴升、阳降、阴出、阳入,并为以中土为枢轴,火、金、水、木为轮周的协调运转所体现。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是气机升降正常和异常的反映。因此,对《伤寒论》六经病的病机就可用这一理论为指导加以探讨。一、太阳病是营卫出入之机的失调太阳病主要指表证。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说:“外应皮毛,协营卫而主一身之表者,为太阳膀胱之气。”因此,首先应明了营卫出入之机。营在脉中为阴,卫在脉外为阳,营卫要协调,应当营出而卫入。如果营在内而不出,卫在外而不入,就是营卫不和,从而导致太

2、阳病。太阳中风,是病人外感风寒之邪而以风邪为主,风性主散,卫气外趋,不能固守营阴,营阴从卫气疏漏之处外泄,故发热恶风而必汗出。太阳伤寒,是病人外感风寒之邪而以寒邪为主,寒主收引,营卫之气郁闭,卫气不得内入,营阴不得外达,故发热恶寒而必无汗。上述二证皆当调和营卫。对营卫相离因卫气外趋者,当引卫入营,以桂枝汤治疗。对营卫相离因营卫郁闭者,当发表散寒,以麻黄汤治疗。至于对“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为何仍要发汗,并“先其时发汗”,乃因本证卫气并非总浮于外,而是时或外浮,故时或自汗出。但此时

3、是营阴从卫气疏漏处外泄,故虽汗出,营卫仍不相合,必借助药力,复发其汗,使营阴泛达于卫,阳得阴恋而能入,卫气即不再外浮。其“先其时发汗”,即选择未汗出时服药发汗,无非因此时营卫相距较近,营阴外达与卫气相合更为捷便而已,如此则药效易得,且汗出亦不会过多。徐灵胎所说“自汗乃营卫相离,发汗使营卫相合”之理,即在于此。二、阳明病是阳土之气的不降“胃家实”是阳明病的病机。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故“胃家实”即胃气因实邪阻滞而不降。胃为阳土,其气不降,多呈阳热之气亢而向上,向外之象。如胃热弥漫于阳明之经,充斥于表

4、里内外,见高热、烦渴、大汗出、脉洪大等症,为阳明经证;如燥热相结,成燥屎阻结于胃肠,府气不降,见潮热、不大便、谵语、小便数、腹胀满、绕脐痛、脉沉实等症,为阳明府证。不论经证、府证,皆属阳土之气不降。阳明篇中最发人深思者,是“脾约”一证。原文为为“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对此条诸家多以胃强脾弱,脾被约束为解,但说理不透,如以气机升降理论解释,即豁然开朗。本证发于太阳病发汗、泻下、利小便后,亡津液,胃中干燥,虽有胃肠燥热,但毕竟以胃阴虚为主

5、。阳土之气无阴液携恋而不能降,故大便硬,由此又引起了阴土之气的不升。《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所谓“常守”,即升降出入四者互为因果,恋守勿失。脾胃同居中土,为气机升降的枢轴,当其旋转之时,如胃气不能从右而降,则脾气亦不能从左而升。本证即因胃气不降而约束脾气不升,故称为“脾约”证;但病本在胃,故列入阳明病。脾为胃行其津液,可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再布于全身。今脾气不升,则胃中水谷津液逕由小肠偏渗膀胱,故小便数;津液亦不能还入胃中,故大便硬

6、不得缓解。津液偏渗亦使脾脏自身阴液亏乏,故趺阳脉既因胃气不降而脉浮,复因脾气不升、脾阴不足而脉涩。胃气不降是病态的亢奋,故曰“浮则胃气强”;脾气不升而津液偏渗,故曰“涩则小便数”;究其原因是胃强不降致脾弱不升,故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可见,仲景在阳明篇论述脾约,是使读者体会脾胃在气机升降中的内在联系。三、少阳病是气机升降道路的不畅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说,“通行内外,应腠理而主一身之半表半里者,为少阳三焦之气。”对少阳病,不应仅仅理解为胆病,更主要的是三焦病。《金匮要略》说:“腠者

7、,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凡在内的脏器,在外的皮、肉、脉、筋、骨,其中组织间隙,皆三焦通会元真之处,而为少阳所主,故章虚谷说:“凡表里之气莫不由三焦升降出入。”三焦为气、水之通道,邪入少阳,气机升降道路壅塞,必须表现阴出阳入与阴升阳降的失常。少阳病提纲是“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此仅属少阳相火上炎,不足以反映少阳病病机,应援引小柴胡汤证分析。本证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

8、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症状表现在周身表里上下,既有胆病,亦有三焦病。往来寒热是自觉恶寒与发热往复出现。腠理在皮肉营卫之间,邪阻三焦,入于腠理,外并于表则恶寒发热,内并于里则但热不寒,出入于表里之间,故恶寒与发热往复出现。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渴,腹中痛,胁下痞硬,多属胆病,由胆木之气不舒,或木火上炎,或胆木犯胃所致。胸中烦而不呕,咳嗽,心下悸、小便不利,不渴、身有微热,则多属三焦气道不利,气水升降失调所致。因此,条文在论述少阳病病机时指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