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

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

ID:5825782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25

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_第1页
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_第2页
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_第3页
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_第4页
资源描述:

《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游戏是幼儿生活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中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发现、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表现。他们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因此游戏的世界是一个真正的童心世界。正因为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游戏才被看成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是衡量幼儿发展的标尺。所以,不仅幼儿需要游戏,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教师更需要理解幼儿的游戏,看懂幼儿的游戏行为。要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离不开教师对幼儿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征知识的了解,更离不开教师的观察与指导。以往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往往控制性较强,幼儿的游戏活动通常是在教似的高控制,高指导下进行的。孩子今

2、天玩什么,什么时间玩,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均由教师决定,这样的游戏并不是幼儿主观愿望中想要的游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指导方法,发挥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特殊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那么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介入时机和指导艺术。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

3、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一方面需通过创设体现一定教育意图的游戏环境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其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积极投入游戏;另一方面,还需通过直接参与游戏过程,具体指导幼儿的游戏,引导其深入,不断提高行为质量和活动水平,通过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如果说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条件以及

4、做好游戏开展的组织工作及其计划的制定,是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外界帮助和支持,是一种场外指导,那么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介入和指导,就是对游戏活动本身的现场指导,教师对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是游戏实施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教师对游戏过程的现场指导把握时机,适时介入1、教师应知道所制定的目标并把握好目标,最好顺应幼儿的想法去介入。我们在创设学习环境时,一般总会赋予材料某种教育目标,并对幼儿的行为做出一种预设,将孩子的行为控制在某一范围。可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而做出的行为往往不符合教师的想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往往会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干预,一般会采取两种倾向的介入行为:一是倾向于按教

5、师要求去介入,二是倾向于顺应幼儿的想法去介入。例如:在一次中班科学活动“哪里在动”的活动片段,活动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探究,了解身体的许多部位都会动,活动一开始,我与幼儿玩了“木头人”游戏,目的是通过“定型”让幼儿体会身体保持不动(僵直)的感觉。游戏结束后,我组织幼儿分享活动经验,问:“刚才你一动不动时,身体感觉怎么样?”“感觉自己站得直直的”。答案并不是我所预想的连续问了好几个幼儿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提问方式,顺应幼儿的思路加以引导,接着问:“如果让你一直站着一动不动,你喜欢吗?为什么?”一会儿幼儿的积极性来了,整个活动也顺应了我设计的目标了,我们的介入不仅仅是为了给幼儿一

6、个所谓正确的答案,更主要的是要在我们介入的过程中对幼儿产生意义,接近教师与幼儿的距离,使教师了解走进幼儿的世界,尊重幼儿,更有效地对幼儿实施教育活动。2、教师应将自己的介入意图转化为幼儿需要我们知道孩子是学习的主动体,他们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在与现实世界的“交往”中积极地建构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学习是他们经历自己的渴望而被满足的感觉,是一种征服感、成就感,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经验。所以当孩子碰到困难,遇到疑惑时我们的介入不应该是直接帮孩子去解决问题,直接教会孩子答案。而我们能做的可以是站在一边静静地等待一会儿,给学习让出时间和空间,仔细观察幼儿的

7、所作所为,从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在幼儿需要时适时介入,做到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探索,尽情表现和共同生活的机会,从而引导幼儿发展个人的长处和特质。在日常活动中,我们的介入过程是短暂的,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对自己为什么介入,介入到何种程度,选择哪种干预行为事先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分析。因此在介入时,我们首先要判断活动行为的性质,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在前面举例中《哪里在动》的活动片段中,我认真地倾听幼儿的所思所想,理解幼儿回答的意思,欣赏幼儿回答的思路,且对幼儿的回答做出进一步的“解读”并加以引导这样既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而且使整个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