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电影《死亡实验》的角色分析——以埃里希·弗洛姆的“逃避机制”为理论依托-论文.pdf

德国电影《死亡实验》的角色分析——以埃里希·弗洛姆的“逃避机制”为理论依托-论文.pdf

ID:58298906

大小:362.6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4

德国电影《死亡实验》的角色分析——以埃里希·弗洛姆的“逃避机制”为理论依托-论文.pdf_第1页
德国电影《死亡实验》的角色分析——以埃里希·弗洛姆的“逃避机制”为理论依托-论文.pdf_第2页
德国电影《死亡实验》的角色分析——以埃里希·弗洛姆的“逃避机制”为理论依托-论文.pdf_第3页
德国电影《死亡实验》的角色分析——以埃里希·弗洛姆的“逃避机制”为理论依托-论文.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德国电影《死亡实验》的角色分析——以埃里希·弗洛姆的“逃避机制”为理论依托-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6卷第1期菏泽学院学报2014年2月V01.36No.1JournalofHezeUniversityFeb.2014文章编号:1673—2103(2014)O1—0134—04德国电影《死亡实验》的角色分析一以埃里希·弗洛姆的“逃避机制"为理论依托王林(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4)摘要:德国电影《死亡实验》通过对剧中角色的戏剧化分配和精准捕捉,生动展现了纳粹人格在特殊情境中的形成和发展。以弗洛姆的“逃避机制”为理论依托,从该理论的“权威主义人格”和“机械趋同”两个方面,可以为《死亡实验》中的不同角色找到精神分析学范畴的阐释。

2、弗洛姆的精神分析成果直指纳粹主义心理与现代民主,而这一点正是《死亡实验》的深层创作意图,即在假定的现代语境下进行历史反思。关键词:德国电影;《死亡实验》;斯坦福实验;权威主义;机械趋同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死亡实验》是德国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在还原,为更好地服务于电影叙事层面的矛盾冲突,影2001年拍摄的一部电影。本片以1971年美国的片又赋予了角色更鲜明的意指性,如代表权威人格“斯坦福监狱实验”为原型,旨在探讨极端的人为情一方的看守头目博鲁斯、代表着规则挑战者的77号境对人格产生的影响。在处理选材上,《死亡实验》犯人塔瑞克、代表

3、着规则牺牲品的舒克等等。甚至和德国导演丹尼斯·甘塞尔在2008年拍摄的《浪为强化戏剧冲突,有意将实验结局改编为二死三伤潮》一样,基于真实事件改编,并试图挖掘出意识形的悲剧后果,包括处于实验情境外的项目主管克劳态层面的“弦外之音”。二者都有着浓厚的纳粹反斯·杜恩博士,也被卷入这场悲剧式的屠杀。思意识,但都不约而同地避开了直面地表现历史中电影《死亡实验》里的监狱模拟实验所提供的的法西斯,而是选择从当代生活人手,设定一个假定极端人为情境,使每一个角色在行为的背后又有着性的情境,前者是监狱实验,后者是课程作业实践。不可名状的动机所在。这些动机涉及到特殊

4、情境对事实上,通过提供假定情境或极端情境,来承载某种人格的强烈影响,相比弗洛伊德贯穿着生物学观点所指的电影叙事手法,在好莱坞早已作为商业元素的传统精神分析法,人性的历史性以及社会、文化等渗透到类型片的创作。从恐怖惊悚片《电锯惊魂》其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则更符合本片的考察系列到动作片《饥饿游戏》,其实都是在假定性的故角度。而这一点也正是以埃里希·弗洛姆为代表的事框架内发展真实的人物关系。美国独立电影或欧于2O世纪40年代兴起的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洲电影倾向于从更严肃的意识形态领域为假定性题重要观点。该学派在两次世界大战后蓬勃发展,战材寻找灵

5、感。2012年圣丹斯电影节的参赛影片《服争对西方人性造成的戕害是其发展的内在原因。弗从》便是如此。影片表面上讲述了一起变态电话恶洛姆的代表作《逃避自由》集中探讨的权威人格理作剧,但不难看出其背后对权威主题的影射意图。论、逃避机制等,不失为影片角色分析的绝佳理论参由此可见,极端情境的给予无疑为电影思想主题的考。下面,笔者将以弗洛姆的精神分析观点对《死代人提供了某种便利,极端情境中的人物关系也更亡实验》中不同角色和行为进行分析。加简单直接。《死亡实验》本身就是一项极富戏剧一、权威主义性格:受虐狂和施虐狂性元素的现实实验,导演奥利弗·西斯贝格在对该弗

6、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把常人而非精神素材的电影化处理上,亦是尽量遵循了实验原型中病患者身上的施虐一受虐性格称为权威主义性格。的基本情节,除了用电影手段进行了具象化的视觉施虐与受虐的特征总是指对权威的态度,所以用这收稿日期:2013—09—16作者简介:王林(1989一),女,黑龙江黑河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电影学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电影史论。2014点王林:德国电影《死亡实验》的角色分析第1期个术语是正确的。一言以蔽之,权威主义性格“羡定便是:“一旦发生暴力冲突警报就会响起,实验就慕权威,并欲臣服于它,但同时又想自己成为一个权会结束。

7、”某种意义上说,警报的象征意义就是弗洛威,要别人臣服于他”[1](Pl12)。《死亡实验》里的看姆所说的“匿名权威”。“它不言自明,根本用不着守博鲁斯正具有最典型的权威主义性格。发号施令⋯⋯根本不用施加任何压力⋯⋯在匿名权1.受虐冲动威中,命令和命令者全都踪影全无,就像受到了看不按照弗洛姆的说法,受虐狂和施虐狂表面上看见的敌人的攻击,任何人都无还手之力。”Eli(Pll4)在处于对立面,但实质却是相互依存、一致和共生的。美版《死亡实验》里,在最后一次越狱暴力之前,警二者都是内在孤独感和恐慌感的表现,且都倾向于报始终保持沉默。某种外在的权威或力量

8、的认同。尽管作为看守的博2.施虐冲动鲁斯在表面上更像是施虐的角色,但事实上他的性相对于受虐冲动,博鲁斯的施虐倾向更容易解格中隐藏着强烈的受虐冲动。弗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