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doc

浅谈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doc

ID:58351693

大小:2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16

浅谈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doc_第1页
浅谈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切的感到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指导、激励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而低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抓住学生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用满满的爱心和智慧,抓反复反复抓,施展教育教学的魅力,就一定会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教学儿歌,规范行为低年级学生要养成的行为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进校、早读、早餐、上课、课间、中餐放学……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老师的指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单凭老师的说教是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但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喜欢

2、儿歌,而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对学生又具有吸引力。于是我就把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如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手边唱:“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放好书和笔,上课守纪律,坐正看前方。”课中有学生做小动作时老师说:“小眼睛。”学生立刻说:“看黑板。”老师:“一二三。”学生:“做端正。”在儿歌的带动下,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平时站队时,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我是守纪小标兵,站起队来“快”、“静”、“齐”。当学生握笔及书写姿势不规范时,可以用以下儿歌来诱导:“两指握住笔,中指托下底,笔杆小淘气,连忙往后移;写字不忘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

3、尖一寸远。低年级学生是很听话的,往往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死记硬背,但却不知道具体怎么做,这就要求老师教同学说儿歌的同时边示范,边讲解发一些指导性的口令。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适时的让学生诵读,使其明白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二、言传身教,指导行为。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老师的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使学

4、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要讲普通话、用文明语,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学生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他们会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

5、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当地面有纸时,我总是赶紧捡起,教室桌凳歪斜时,我总是整理齐,讲桌不整洁时,我总是清理干净……这一切,学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去做。教室的卫生工具摆放不整齐时,总有学生去摆放好,教室地面有纸,学生会马上捡起,而且  我在做这些事时,是发自内心,不是做给学生看,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才能对学生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不少学生还能举一反三,各方面做的都很好。    三、表扬鼓励,激励行为、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曾说过:“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面对学

6、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平时班会课通过开展“学生行为自律”活动,评选出“自律小标兵”大力进行表彰。另外我们开展的“为自己评奖”活动,深受同学和家长的欢迎。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同学们认可的奖项。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全班同学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让大家认可的自我来。随着同学们把自己的奖项报上来,我惊讶地感到学生们的好强与上进,“大胆发言奖”、“

7、团结友爱奖”、“遵守纪律奖”、“书写认真奖”、“不乱扔纸屑奖”……这一个个自评奖项无疑是学生努力的结果,可以说这也是表扬的威力,是激励的结果。 四、不断强化,养成行为。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而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这是正常现象,是由于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造成的。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则》的条款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及时的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并且每月根据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